大型活动方案

湖南小学生杀死母亲!给千万父母敲响警钟,再疼孩子也不能溺爱

时间:2018-12-13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1

  心痛!

  湖南沅江市委宣传部3日发布通报称,12月3日12时24分,沅江市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称,泗湖山镇东安垸村发生一起命案。接警后,沅江市公安局迅速启动命案侦破机制,市刑警大队、派出所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开展侦查和勘验工作。

  经查,受害人陈某(女,34岁,沅江市泗湖山镇人)被人杀死在自家卧室内,身上多处刀伤,嫌疑对象已锁定为其子吴某康(男,沅江市泗湖山镇人,六年级在校学生)。目前,嫌疑对象吴某康已被警方控制。经初步审讯,吴某康因不满母亲管教太严、被母亲打后心生怨恨,于12月2日晚9时许持刀将母亲杀死。3日上午,邻居发现情况后向公安机关报警。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而就在十天前,济南的一位陪读妈妈,也被24岁的儿子刺死。

  两位母亲,都没有反抗、挣扎和呼救,她们像当初带给它们生命一样,流着血淌着泪,悄然而去。

  可悲,每个妈妈的都在用生命带孩子,给予给他生命,他却要夺你命!如果这两位母亲死里逃生,她们甚至还会用虚弱的声音为逆子求情:ta还是个孩子!

  俗话说7岁看到大,孩子现在的教养,很大程度就已经决定了成年的样子!孩子在这样的纵容下,从一件件看似小事的坏事开始做起,等长大了,就会无法无天,胡作非为了。品行不端的人,迟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

  无独有偶

  只因奶奶不给买玩具而撕扯奶奶头发

  小兵是一个8岁的孩子,长得乖巧可爱,但是却让妈妈操碎了心,由于孩子从小身体不是很好,全家人都是格外的呵护要什么就给什么,因而养成了小皇帝的脾气,只要一不顺心便会随手大人,有一次小兵跟着奶奶去逛街,半路上看上一款玩具,但是奶奶不给买,一气之下的小兵便对奶奶拳脚相向,还用力撕扯奶奶的头发。

  3

  女高中生嫌父母是乡下人不准进校门

  高中生玲玲(化名)出生在一个农家,但是由于父母年纪比较大了才得了这么一个女儿所以十分疼爱,虽然家庭条件有限,但是尽可能的把所有好东西都给女儿,从小孩子也没吃什么苦。

  随着玲玲越来越大便从农村到了县城读高中,在周围同学的影响下花钱也越来越大手大脚,每次要钱若父母不给就采取绝食甚至以死相逼,让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更加让父母伤心的是女儿嫌他们是农村的,丢面子竟然从不允许父母踏进学校,只能在校门外偏僻的地方随意聊上几句。

  4

  溺爱是悬在孩子头上的一把刀

  孩子的性格养成最重要的是在童年时期,在这个时候家长如果对孩子的行为毫无节制,那么造成的后果可能是影响一生的。

  被过分呵护的孩子往往不会为他人考虑,也没有生活的独立性,他们做所有的事情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父母、朋友都只是他们满足欲望的工具,当他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便会采取很多错误甚至极端的方式,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是很危险的。

  他们可能不愿意融入集体,太过于自我,从而被他人排挤;他们可能受不了社会的约束,在遇到一点不顺的时候,或者与他人发生一点摩擦的时候就不计后果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也有可能由于过分的呵护导致心灵脆弱,在遇到挫折的时候选择轻生。

  在孩子的孩童时代,我们一定要分清自由的爱和溺爱的区别,自由的爱是充分给予孩子自由,尊重孩子的选择,但是仍然要对孩子错误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制止和纠正,而溺爱则是不计一切的满足孩子,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但有时候,你过分的宠爱就变成了溺爱,你的行为也在无形之中慢慢毁掉你的孩子!

  所以啊,好妈提醒各位家长,如果您的孩子出现这几种表现,千万要注意了!

  5

  我要什么你就得给我什么

  朋友的隔壁住着一对儿中年夫妻和他们可爱的女儿。可能是因为生小孩儿晚吧,又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所以夫妻俩总是把女儿捧在手心里。

  有一次,恰巧跟他们一家三口去逛超市,女儿指着货架上的巧克力对她妈妈说,“妈妈,给我买这个巧克力。这个可好吃了,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吃这个呢!”

  但是,上次跟这对儿夫妻聊天的时候,他们无意间谈到,女儿甜食吃的太多了,已经满口蛀牙,如果再吃甜食,对她的牙齿很不好。

  于是,小女孩儿的爸爸妈妈就很耐心地给她讲,不能吃这个,如果继续吃会毁掉她的牙齿的……

  谁知小姑娘一听就翻脸了,坐在地上就开始嚎啕大哭。不管别人再说什么她都不听,最后连父母妥协给她买那个巧克力也不能让她停止哭泣。

  没有办法,他们只好抱着女儿回家去了,一路上对超市里来来往往的表示歉意。

  显然,在小姑娘的潜意识里,她认为,“我想要什么你就得给我什么”。但凡你有一点儿不听,便开始无理取闹。

  这是典型的被溺爱的表现!父母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把孩子的话奉为“准则”,要什么给什么,这都有可能使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

  6

  我有需求,你就必须满足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我需要的东西,你就必须满足我,你生我就必须养我、满足我的各项需求。

  这种孩子说白了就是“白眼狼”,不懂得知足。他们总觉得,父母所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如果稍有一天你不给他了,这就是你的错。

  好妈不否认很多父母想要把最好的给孩子,但是这样真的值得吗?真的好吗?

  你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明明家里条件没有那么好,却只要孩子开口就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买给她。

  但你却忘了给予孩子好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并没有教会他“知足”二字。

  就算你一边辛苦地劳作,供他无尽索取,又一边抱怨自己养了个白眼狼,又有什么用呢?

  7

  我的凭什么要给你

  曾在小区的游乐场所见过这样一幕,“一个小男孩A拿着自己的玩具枪玩的特别开心,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小男孩儿B也过来了,似乎有些想玩A的玩具枪,于是提出拿自己的汽车交换,俩个人换着玩。

  A径直走到了B的面前,一把夺走了B手中的汽车,却仍旧手里紧紧攥着自己的玩具枪。B不知所措地哭了,而A却自己拿着两个玩具笑得特别开心,丝毫没有觉得自己哪里做错了。”

  我很不解的走过去,问了A一句,“你们刚刚不是说好了交换玩具吗,你拿走了他的汽车,你为什么不把你的枪给他玩呢?”

  他冲着我大声嚷了一句,“我的就是我的,凭什么给你!”

  如果你把你的孩子已经宠到了这种程度,他只会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分享,难道不是害了他吗?

  8

  公众场合丝毫不懂得收敛

  我见过许多孩子会跟上面我提到的那个小女孩儿一样,在公众场合哭闹、撒泼,丝毫不懂得收敛,导致父母很难堪。

  当然了,当你的孩子还小的时候,你可以说他还小不懂事儿,甚至有些时候他闹一下你还会觉得很可爱,就是调个皮而已。

  但当你的孩子慢慢长大,他还是会这样闹,你还会这么觉得吗?

  几乎所有溺爱孩子的父母都有一个共性,只要孩子一哭闹,做父母的就会妥协,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久而久之,你的孩子你还管得下吗?

  9

  我帮你?那你得给我好处

​​​​​​​

  记得上次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我跟朋友聊天儿正尽兴的时候,突然电话响了,但是朋友的手机在卧室里,我们当时在客厅里。

  于是朋友对着她5岁的儿子说,“宝宝,你帮妈妈去卧室里拿一下手机号码?”

  谁知这小孩儿竟回了一句,“要我帮你?那你给我什么好处啊?”

  天呀,这话竟然从一个5岁的小孩儿口里说出来!我真的被震惊了!

  无奈,最后只得朋友自己返回卧室把手机拿出来。

  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变成这个样子呢?

  除了溺爱,还能有什么呢?

  你从来都是帮孩子包办一切,却从来不要求他做什么事儿,自然就让他认为父母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

  父母的哀求和纵容,让孩子渐渐变得“目中无人”!溺爱无处不在,稍不注意就可能“毁”了孩子!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是溺爱的毒果子,从现在开始努力的去培养他们独立,别再当他们的附属品和依赖的拐杖!你说呢?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