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怎么培养孩子的“弹性”?

时间:2018-11-19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有没有发现,不同的孩子,面对困难的表现不同:有的孩子能很快恢复,积极面对;有的孩子却深陷其中,难以释怀。孩子在逆境中的韧性(Resillience),也就是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情商教育的重要内容。

  自我修复力有两个特点:

  一是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自我修复力。

  二是如果自我修复力不足,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重新获得。这种系统训练,可以从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开始。

  可见,自我修复力是可以在生活中培养的,老师和家长在孩子面对困境时候的反应和说话方式,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面对逆境的态度。让我们通过2个小片段来学习怎么培养孩子的自我修复力。

  1

  户外活动课,一个孩子在玩篮球,投了几次都投不进去,非常沮丧,转过身跟老师说:“这个太难了,我想去玩其他的了 ”

  孩子正要跑走,老师叫住他说:“还记得你第一次荡秋千的时候吗?你也觉得很难,可是你练习了很多次后,现在可以荡的很高很高!这个打篮球也一样,需要反复练习才会变好,你难道不想再试试吗?”

  这位老师在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并没有训责孩子,而是帮助孩子回忆自己曾经因为努力和不放弃,获得成功的小故事。而当孩子并没有选择尝试时,老师也没有强迫孩子,因为他知道这颗困难面前“不放弃”的种子已经种在了孩子的心理!

  2

​​​​​​​

  放学时,一个小朋友发现自己心爱的衣服不见了,教室寻摸了一圈后,还是没有找到,孩子有点着急了,快要哭出来了。

  老师弯下腰,轻拍着孩子安慰她的情绪,并问她:“是谁把衣服弄丢的呢?”,孩子含着眼泪说“是我自己”,接着老师说“丢了没关系,但是流眼泪可以找到吗?”,孩子伤心的摇摇头...

  老师接着问她:“你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可以找到?” 孩子眼睛一亮“我去过沙池,去过操场,还去过淘气堡,我去那里找一找!” 说着冲出了教室。

  这位老师在面对孩子快要哭出来的情绪时,并没有马上提供帮助,带着孩子四处去找。而是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找到?”,试图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增强孩子在逆境中“弹性”的良药,当孩子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十足时,他可以在困境中更加冷静。

  现在社会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能不能从小塑造孩子性格中的“弹性”与“恢复力”,关乎着孩子今后的成长。最后要说的是,再好的教育都比不上父母的以身作则,想要孩子有一颗坚强的心,父母要先能做好表率:在困难面前积极冷静、坚毅乐观,这样孩子就会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