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01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妈妈,今天老师不给我盛饭,我都没吃饱。”
“妈妈,今天老师推了我一下。”
“妈妈,今天小刚欺负我,老师也不管他。”
听到孩子这样说,相信爸爸妈妈们的第一反应都是生气和不满,想要打电话给老师,问问到底怎么回事。但是,事情真的像孩子说的那样吗?
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次小胖从幼儿园回家告诉妈妈:“我今天被李老师打了一巴掌。”
“老师为什么打你?”“因为我睡午觉的时候和别的小朋友闹着玩。”
小胖妈立马懵了,立马拿起电话想向园长投诉,但没打通。
晚上睡觉的时候,小胖用手轻轻抚摸了一下妈妈的脸颊,说“李老师就是这样打我脸的。”
小胖妈妈恍然大悟,原来小胖说的“打一巴掌”是这么回事儿啊,幸亏没打通园长的电话,要不然就尴尬了。
原来是误会一场。由于认知有限,有时孩子的话难免和真实情况有偏差, 希望家长每次先和老师沟通一下,不要过激反应。因为家长的处理方式,会对家园关系产生不小的影响哦。
孩子为什么会一回家就告状?
孩子回家告状,说的是真的吗?很多家长认为:“我的孩子平时很乖,怎么会说谎?”。而在有经验的老师看来,孩子说谎可能是无师自通的:出于恐惧、迷茫等的偶尔说谎,也是正常的心理表现。
怎样判断孩子话里的虚实?关于孩子回家告状的原因,专家这样说:
1. 被人欺负后,寻求大人的保护。
2. 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告状”来获得帮助。
3. 检举他人,希望家长对他的行为作出肯定。
4. 做错事想逃避责任,以免受批评和惩罚。
5. 嫉妒心理,企图利用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看来孩子告状可能不光是为了寻求帮助,还可能是逃避责任、追求自我表现或单纯的嫉妒。
如何改变孩子“爱告状”?
第一,先认真倾听孩子,不要立刻做出反应。
在一般情况下,除非紧急情况,否则家长不必对孩子告知的问题立刻做出反应。建议大人静静地倾听孩子表述完要说的问题,如果家长觉得这个问题无关紧要的时候,不妨心平气和地这样对孩子说:“宝贝,这件事情对你来说是不是很重要?真的到了一定要告诉我的程度吗?”。这是在提醒孩子,让他思考自己告状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站得住脚?是否值得告状?
第二,信任孩子并离开,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家长在倾听完毕孩子告状的理由之后,要帮助孩子进行分析,让孩子觉得家长很重视自己,即使是孩子告状的理由不充分,也不要随便指责孩子,而要表现出对孩子的尊重和重视。只要家长表示对孩子的充分信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孩子克服爱告状的坏习惯。如果你的孩子再次给你告状,你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你相信他自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走开,以表明你对他的信任。
第三,暂停有争议的事情。
如果孩子们正在为某件事情而争吵不休,其中有孩子就向爸爸妈妈告状,想借助家长的外力,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偏听一面之词,建议他们先停下有争议的事情,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在解决方案没有想出来之前,家长不要发表任何意见。
比如孩子们因为想看不同的电视节目而争吵,这时可以先把电视关掉,直到他们商量好究竟怎样安排可以让他们都满意并不再争吵的解决方案后,才可以继续看电视。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孩子之所以来告状,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和独立处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想要引起大人的注意,或者是想得到你的肯定和表扬。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