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妈妈,为什么他可以闯红灯?"当周围人不遵守规则,我们该如何

时间:2018-08-09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带小孩出门,经常会遇到这种尴尬事。

  经过红绿灯路口,牵着千寻的小手走到人行道口,她指着红灯跟我说:“妈妈,红灯,不可以走哦!”我表示很欣慰,“千寻说得对,红灯停,绿灯行,我们要等绿色灯亮了才走。”结果话还没说完,身边一对年轻情侣,看着没有车,就不顾红灯穿了过去。小孩抬头看着我,小眼神里满满都是迷茫。

  夏季到了,小区傍晚遛弯的人多了起来,物业也十分应景地开放了音乐喷泉。有一次我们在喷泉旁边玩儿,千寻问我可不可以摸水,我说不可以,然后把旁边指示牌上的字,指给她读:“水中有电,请勿靠近”。千寻听完很乖地点点头,表示明白了。没过一会,一个小男孩跟着他奶奶走过来,看见水一副好兴奋的样子,上去就摸,他奶奶不但没阻止,反而乐呵呵地拿出了手机给孙子拍照。千寻就纠结了,皱着眉头很不高兴地质问我:“妈妈,为什么那个小朋友可以玩,我不可以?!”

  再说说她四岁时发生的一件事,生日朋友请吃自助餐,现烤现吃的芝士焗龙虾最受欢迎,大家排队领取,一人一份。我带着千寻乖乖排队,结果,旁边两胖小子愣是从我们身后钻过去,华丽丽地完成了插队。我故意问朋友:“不是大家排队领取吗?”琢磨着站一边聊天聊得正欢的胖小子家长听到,就会把小孩拽出来。事实证明,是我太天真,这两位妈妈直接选择了把我屏蔽,待胖小子端着龙虾走出来,两家人开开心心地离开了。其它人虽然也不满,但不知道是不是中国人比较内敛的缘故,大家都只把不满挂在脸上,没人用行动表示。

  多等几分钟是小事,孩子受影响是大事,千寻一副三观尽毁的表情,小声嘟哝:“妈妈,你看,人家插队还先拿到,为什么我们还要乖乖排队……”

  好吧,这真是一个难题,当周围人不遵守规则,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遵守规则。我好不容易给娃建立起来的规则意识,难道就这么毁于一旦?

  仔细想想,这个状况目前来说是很难避免的,长期的资源匮乏让大家随时心里都是慌慌的,好像不抢不插队就没自己啥事,我们公司楼下的麦当劳等餐,明明地上有等候划线,很多人还是会努力往前凑,其实凑前面也并不会提高多少效率,就是一种习惯吧。可能只有整个社会资源相对丰富了,不守规则的状况才会有真正的好转。

  于是乎,这个当务之急的解释重任,还是落在了家长身上。

  我试过“坚持自我法”,语重心长地跟娃讲:“人家是人家,你是你,你坚持自己的就好了,不要管别人怎么做。”

  效果不佳。

  为什么不佳?因为3-6岁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还理解不了“坚持自己”的含义,他们的自我尚处于从弱变强的过程中,想要一下子达到卓尔不群的级别,太为难他们了。

  而且,这个阶段孩子,本来就是通过观察、模仿来建立世界观、价值观,同伴、他人的行为会带给他们巨大的影响,一句单薄的“坚持自己”,还不能解决他们内心的困惑。

  想了很久,我觉得还是应该从“不遵守规则会带来什么后果”讲起。

  因为,孩子最关心的,也是最不爽的,不外乎就是那谁谁谁明明不遵守规则,却比我得利更多,而我乖乖遵守了规则,为什么还更“吃亏”?

  于是,再遇到闯红灯的,我就会告诉千寻:“制定红绿灯,就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你想想,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车就可以随便乱开,所有行人都在路上随便乱窜,车很容易撞到人,人也很容易挤在一堆互相踩伤,后果不堪设想。闯红灯的人,看起来这次没受损,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遭遇不测。”然后,现身说法用手机搜出车祸图片给她看,她立马坚定跟我讲:“妈妈,我是不会闯红灯的!

  同样的“后果演绎法”屡试不爽,千寻再遇到摸喷泉水的小孩,还会主动去劝人家:“小弟弟,不能摸的,有电,触电了会死哦……”要是人家充耳不闻,她就摇摇头,一副孺子不可教的表情。

​​​​​​​

  再大一岁后,胆子也壮了几分,遇到被人插队,她也会理直气壮地声讨:“你们这样不对,我妈妈说了,如果大家都插队,都不遵守规则,就乱套了,乱套的结果就是谁都吃不到,谁都玩不了!”还真有熊孩子被她这一身正气给唬住,乖乖缩回原位的。主要是每次她这么说,都会有大人站出来叫好,夸她说得对,极大地增强了她的自信心。

  别看这招数简单,背后隐藏的却是规则最本质的逻辑。制定规则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惠及更多人,维护整体的公平和效率。规则是一条“具有长远性的捷径”,不遵守规则,当下看似得利,长远来看却是要承担后果,付出代价的。

  把破坏规则的长远后果讲给孩子听,对他们理解规则的本质很有帮助,而且,孩子本来就是潜在的“结果论者”,比如孩子不想刷牙,你给他看牙齿坏掉后拔牙的图片,就会有效果,他们对“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的在乎程度超乎了你的想象!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