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熊孩子32楼扔砖头,家长:又没砸到人,别说了不要吓到娃!

时间:2018-08-06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近日,在西安海伦国际小区发生的一幕,让不少业主觉得挺郁闷。两个熊孩子在32层楼顶朝楼下扔砖头,被发现后家长的态度让大家更是无法接受。

  据小区业主介绍,当天听见噼里啪啦的响声,之后看到到处摔的砖头,有一个骑电摩的差点被砸到,车上还带着个孩子。

  发现高空坠物后,当时就有几名业主上楼查看情况,把扔砖头的人抓了个正着。原来扔砖头的竟是两个10岁左右的娃。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两个孩子的家长非但没有教育孩子,反而和该小区的业主大吵一架,表示砖头没有砸到人,你们不要吓着我娃。

​​​​​​​

  此家长言论一出,瞬间引起网友一片热议。

  @珠宝:熊孩子背后总有熊家长,可能是一个,可能是一双,也可能是一窝。真砸到人的话,这个高度不死也差不多了,到时候倾家荡产都晚了。

  @薄荷小镇的遗忘时光:这么没素质的家长,怎么可能教育出善良的孩子?中国式的父母就是太溺爱孩子了,我们得改啊!

  @奔跑的蜗牛卡住了:孩子的品性取决于父母的教育,以这位母亲的言辞和思想,孩子以后肯定会拿更多大的错来教育她!

  有句话说的好:有熊孩子的地方就有熊父母。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其实都是熊父母在撑腰。就像文章开头的事例一样,那些所谓的“孩子还小”“不懂事”的借口,从一些父母口中很随意的就流出,好像这样可以推脱一切责任。法律上虽然予以孩子宽容和保护,但这不代表是父母教育、引导缺失的挡箭牌。

  因此,要想不让自己孩子变成熊孩子,父母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最重要。六岁前的孩子处于各项意识发展期,家长要抓住时机,帮助孩子树立良好品质。

  1、暴力言行不能有

  如果孩子出现暴力言行,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确的告诉他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然后心平气和的引导孩子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样的事情;最后,适当的鼓励一下孩子,并给孩子立下规矩。

  点评: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调整心态,理智对待问题,不是随意发泄,而是主动寻求解决途径,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让孩子能清楚的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区别;然后通过提问“这是你的吗?”,让孩子独立进行判断,并给他立下“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的规矩。

  点评:让孩子明白“你的”、“我的”,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我的东西归我支配。这不仅仅是孩子的道德基础也是孩子学习尊重他人的基础。

  3、用完东西放回原处

  家长要培养孩子独立自理的能力,不要为孩子包办一切,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要与与孩子一起制定玩完玩具放回原处、写完作业要收拾书桌等规则,让孩子学会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点评:让孩子学会归位,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律性,这样的习惯和影响,会伴随孩子一生。

  4、明白“先来后到”

  在家中,家长不要事事让孩子优先,要和孩子练习守序规则,比如谁先到达盥洗室谁就可以先洗手,后来者要排队等待,谁先拿到的玩具就应该谁先玩等,以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点评:在生活的小事中教会孩子“先来后到”的道理,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养成自私性格,学会遵守规则,学会平等的交往。

  5、不可以打断别人说话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随便打扰别人是很不礼貌的,你想想,如果你在看动画,有人老是来跟你说话,你会高兴吗?”

  这样引导孩子换位思考,让他知道被别人打扰是很不开心的事情,然后再给他立下规矩。

  点评:不随意打断别人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别人,一个善解人意、懂礼貌的孩子在人际交际方面也会更受欢迎哦!

  6、做错事要道歉

  认为孩子还小,就轻易原谅孩子的错误,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妈妈都会原谅我”。

  孩子没有约束,会更容易犯下更严重的错。因此,家长要在孩子犯错时,抓准机会,从小教育孩子“做错了事就要道歉”。

  点评:做错事要道歉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反省自己,并且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承担责任。

  事实上,“熊孩子”的野性和任性并非不可改变,只要家长正确引导和示范,孩子一定会是好孩子。怕就怕家长对孩子一味溺爱和放纵,甚至做出不好的示范,这才会让孩子更加肆无忌惮。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