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6-14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进入5月,有些家长已经关注幼小衔接很久,紧锣密鼓地给孩子安排培训了。作为大班的老师,应当站在专业角度,组织家长会,为家长们梳理一下幼小衔接的方向和内容。那哪些内容需要向家长们传达呢?
幼小衔接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幼儿园的作用虽然非常重要,但毫无疑义,家长也担任着不可取代的角色。
家长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者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幼儿园已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形式变为以学校课堂学习为主的活动形式;幼儿由凡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很多事情要独立完成;平时上学,成人给予关注、照顾的时间大为减少。因此,需要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服务意识,逐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学会自己照料自己。
家长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兴趣是人们探究事物和从事活动的最好老师。家长要引导孩子爱学乐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把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好,并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都抱着刨根问底的钻研态度。家长如能热情对待孩子的提问,引导孩子去认识、去探索,并引发更多的问题,那么孩子就会激发起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欲求,养成勤奋和刻苦学习的习惯。
家长是孩子注意力培养的领入者
注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意注意,一种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需要意志控制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人的大脑会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时间长了会感到疲劳。孩子在幼儿期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
家长是孩子不良习惯的纠正者
人各有自己的习惯,有的人习惯睡觉之前阅读书报,有的人则习惯在临睡前欣赏优美的音乐,还有的人习惯对每件事情都怀有好奇心并都要得到明确的答复等。
这些习惯有值得保留的,也有需要摒弃的。家长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有不良习惯就要马上制止,并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如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趴在桌子上写字、写字时爱咬笔头、爱吮手指头等,这些虽然不是大毛病,但如果不及时改正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
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缓两个学段的坡度,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