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话说打骂孩子:我有“八项注意”,你有几条高见?

时间:2018-05-14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遍揽媒体和经典,有关亲子教育的主张,无不言之凿凿倡导理智知性民主文明,打小孩子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并且用美国教育家吉姆特的话加以佐证:“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

  没错,家长如果不加节制滥用暴力,的确会导致严重后果:

  孩子表面诚惶诚恐,但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防御应对家长的惩罚上面,有些孩子会考虑事发前如何规避家长,事发后如何逃离家庭,哪有心思反省自己的问题呢?

  从心理健康角度,父母严苛暴躁会导致孩子产生恐惧孤僻自卑心理,将来到社会上要么逆来顺受,成为霸凌受害者。要么成为暴力施行者,并且不自觉沿用原生家庭处理问题的方法,让暴戾因子代际传承,贻害子孙。

  道理谁都会讲,可现实却没那么乐观。

  爱和尊重不能包治百病,很多熊孩子一直往歪把子树方向挣,他们最最缺乏的就是从小进行严格的管教,包括适度的惩戒。

  也许会有人说,你疯了吗?那些父母虐待杀害亲生子女的报道屡屡见诸媒体。多少父母只生不养,孩子形同孤儿,渴望父母的爱和陪伴。你却在这里鼓吹打小孩子有理,你是不是想天下的父母都变成后妈后爹呀?

  无条件爱与适度管教并不矛盾,而是家庭教育赖以平衡发展的的双翼。

  现在的情况是,家长们对孩子爱得过了头,管教很欠缺,形成一种“家长舍不得管,学校不敢管,最后等着法院和监狱来管”的畸形局面。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经说过:“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重担的。”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爱管同步,对孩子进行适度惩戒呢?

  一是正面教育为主,不轻易动手。

  惩戒太频繁,不但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影响亲子关系,而且会失去震慑作用。不要轻易动手,选准时机搞一次,把功课做足,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二是涉及原则,底线以及立威时可以一用。

  比如,

  不经同意不允许拿别人的东西;

  不告诉家长老师擅自玩失踪;

  不遵守规则,屡教不改;

  不完成任务,拖延严重;

  违反社会公德造成严重后果……

  遇到这些情况,要严惩不贷,使得孩子想起这事就犯怵,记一辈子。

  三是惩戒手段多样化。

  可以打手板,打屁股,也可以关禁闭,减免看动画片次数,不买玩具零食等。公安部专家李玫瑾的做法是,把孩子放在卧室,让他哭个够。一直陪着但不作反应,既避免孩子出现危险和心理阴影,又要让他为错误买单。

  四是,就事论事,一码归一码。

  不算旧账,不进行人格侮辱和情感攻击。告诉孩子,父母对你的爱不会变。但这件事,你做错了,按规定必须受罚。

  五是明确规定,不胡打乱锤。

  相关事情明确做出规定,包括如何做,违反之后如何惩罚。订立规则时,全家一起讨论,孩子认可,并且家长提醒警示不管用后,再行惩戒。

  六是惩戒后及时疏导。

  让断裂的亲子关系,在经历暴风雨后,重新连接,而不是打完将孩子弃之一边。

  七是四种情况下不打小孩子。

  家长内心充满负面情绪一定不打;

  弄不清事情原委不轻易打;

  孩子由于不懂不会不熟练犯错不能打;

  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的事情万万不打。

  要师出有名,准确恰当,避免应激反应。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