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孩子最想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答案你永远想不到

时间:2018-04-28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01

  最早的这种体会可以追溯到我小学3年级时候的一次转学。

  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我们当地的小学校当时是有两种教材的,我转去的小学跟我之前的小学教的东西太多不一样,而且也比我之前学的内容要深。

  记得刚到那所学校的时候上数学课,老师特别喜欢提问学生,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而我根本就没见过这种题型,更加不会解,只好在大家解题的时候,拿着笔在本子上抄题目,假装在写。

  遇到被提问到的时候,如果前面有同学回答过了,我就小声跟老师说我想的跟他想的一样。

  类似于“俺也一样。”

  如果前面没有同学回答过,我就低着头支支吾吾的站在那里。

  语文老师经常会听写之前学过的生字,说不会写的可以空着。

  如果老师听写了一页纸那么多,我空缺的部分就差不多有小半页。

  一下子从一个语文尖子生,变成了一个错字连篇的差等生,交上去的时候,都不好意思写上自己的名字。

  这些事情现在看起来再正常不过,但是对于当年只有10岁的我来说,是特别丢脸和严重的。

  我的自尊心很强,喜欢做“聪明的,被表扬”的学生。

  但是在这里,我不再被表扬了,甚至无法做一个中等生。

  从前那种自信的,兴致勃勃去上学的劲头一下子就没有了,

  不想被提问,不想参加考试,想追上大家的进度都有点疲于奔命,觉得自己很糟糕。

  也许是在那个时候,我意识到学会很多知识这件事真的很重要。

  我不愿意每次都像一个傻瓜一样看同学们解题,回答解题思路,自己在低头装样子;

  我不愿意交上面错字和空缺的听写作业;

  我想懂的跟我的同学们一样多……

  从前的学校是没什么课业压力,也轻松,但后来真的不想要什么轻松,也很想优秀。

  02

  现在很多机会可以接触到孩子们的父母,也有父母会问要不要让孩子上特长班,要不要让孩子上幼小衔接,要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

  我都会给出一个从我自己角度出发的建议:

  “要是家里有条件,而且孩子也不抵触,参加一下挺好的。”

  也有父母听到会犹疑,

  “让孩子有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不好吗?”

  “数学语文早晚学校都会教的,我也不要求孩子考多少名,多少分,差不多就行”

  “小学没什么关系,就是玩,他初高中好好学就够了”……

  我不否认这种说法有道理,没有什么事情是比孩子健康成长更重要。

  但是,什么都不学,无忧无虑玩到小学、初中之后,孩子真的就能快乐吗?

  以为自己的经验和我所见过的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不是这样。

  那种什么都比不上同龄人,每天被老师重点“辅导”,被同学说差生的感觉,绝对没有成绩优秀,知识面宽,有一些特长,能在同龄人中做意见领袖的感觉好。

  这不是我们父母给不给孩子压力的问题,也影响到孩子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的热情。

  相信我,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比同龄人差,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在考试中成绩落后。

  父母这个时候给孩子一些学业、技能上的支持和帮助,会比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快乐。

  03

  我认识一个朋友,她女儿在学钢琴,没学太长时间就不想学了,怎么劝说都不听。

  后来才从老师那儿打听到,女儿年龄比其他小朋友要小一点,学的也晚一些,所以进步上赶不上其他同学,估计可能是有点灰心。

  朋友回家就跟女儿商量,再学一个月,如果还是不想学就可以不用学了,说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女儿终于点头同意。

  之后她就开始着手增加女儿信心的工作,先是让女儿给她跟老公当小老师,让女儿把学过的东西反复巩固。

  再就是跟女儿比赛完成老师的作业,比赛当然是多数时候都让女儿赢。

  不过作弊的时候也不多,因为她音乐细胞真的不怎么样,

  也会为了公平起见,主动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

  还跟老师做了沟通,会在女儿有进步的时候,进行公开的表扬。

  也就几堂课的时间,女儿上课的积极性就起来了,也愿意继续坚持学下去。

  虽然学琴的苦不是这么简单能度过的,肯定以后还会有很多困难的时期,但至少眼下孩子是有勇气面对的。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话不假,没有尝试过,没有失败过,没有坚持过,哪里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呢?

  但换个角度看,如果只有失败,也是不能成功的,特别是教育孩子的这件事情上。

  孩子们在幼儿园和小学这个年龄阶段,最爱表现,最想得到关注,也最在乎老师和同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教育中,也最忌讳让孩子经常性的有挫败感。

  只有让孩子去自己付出努力和汗水,通过自己实力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孩子才会有勇气一直去追求成功。

  单纯的想通过避免竞争、避免比赛、避免考试这些保护措施,来保护孩子的幼小心灵,也许短暂时间内有效,但孩子终归还是要面对的。

  到那时,她还是会受伤,会逃避,会后悔自己当初,自己父母当初,为什么没有推自己一把。

  04

  很多孩子们天性是活泼的,好学的,聪敏的。

  但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却很可能因为一时间的错觉,而误以为孩子想要的是毫无压力的放松,是不承担任何责任的任性,是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而一直没有给他足够的机会让他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很认同罗兰的一句话: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

  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孩子想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

  当然有爱、有耐心、有尊重,也许还有巧克力、有棒棒糖。​​​​​​​

  但是多数孩子们长大后,都会后悔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坚定的支持。

  他们不想懒惰的,一事无成的度过自己学习的黄金年龄。

  他会想成为更强的人,想让自己的天赋被发现,被培养,想去过更好的,更有选择权的生活。

  也许现在孩子们还没有强烈的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还太小,还是未成年人,还不够有能力解决自己想和做之间的矛盾。

  但父母作为孩子的养育着,有能力也有责任帮助他们变得更有知识,更见识,更有礼貌也更加优秀。

  当他有一天自信的站在同伴面前,对自己的生活露出满意的微笑,他会非常感激这一路上,你给过他的那些温柔而坚定的教养。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