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穷人意识"如何毁掉下一代的幸福

时间:2018-04-16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在生活的压力下,很多父母都不容易,难免会不经意间把压力和焦虑传递给孩子。但请不要刻意对孩子进行"匮乏和贫穷教育"。

  一边给孩子买东西一边抱怨,孩子可能因此认为自己不配,从此不敢表达正常的需求。在贬低和委屈自己的同时,失去了价值感和安全感。

  "贫穷后遗症"的可怕之处在于:

  1、因为贫穷,而产生低自尊,觉得自己没用,没本事。

  总是在潜意识里不断在贬低自己,觉得自己不配享受,一花钱就产生负罪感。即使有钱了,也很难改变自己的这种贫困模式。

  2、金钱至上,一切为了钱而活,沦为钱的奴隶。

  他们的人生里,一切以金钱为中心,心境与价值感随金钱的大小起伏,一生为钱所困,为钱所累。

  3、 严重缺乏安全感,对生活中的困难反应过度。

  无法进行长远的考虑,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短期的事情上。对压力过度敏感,特别害怕出错,难以承受失败,因为在他们看来,失去就是万劫不复。

  一个人时时觉得自己很穷,是一种莫大的痛苦。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在一个故事中说,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她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这里的穷,不仅仅指物质上的匮乏,也包括生活中的压力感和不确定性。

  从小就被灌输"缺钱"的观念,孩子还有可能形成强烈的"金钱崇拜",渴望有钱又舍不得花钱,严重影响着自己的认知判断能力。

  这常常会造成两个极端。

  一、因为穷而陷入自卑,长大后成为生活和事业的失败者。

  他们可能会因为特别节省而失去了很多朋友,也因此失去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一生无力摆脱贫穷的命运。

  二、因为穷怕了,所以长大后特别为钱拼命,甚至不择手段,失去理智和底线。

  他们自尊心特别强,非常爱面子,即使在别人眼里很成功,骨子里也一直没有安全感。一生都在为追求财富而拼命,不敢松懈,不能停歇。

  《人民的名义》里的祈同伟和赵德汉,就属于这种类型。

  文章《为何贫困是一种疾病》的作者库珀,40岁时年薪超过70万美元,担任过投资银行的经理,还是杜鲁门国家安全项目的成员。

  这位看起来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成功人士,却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不安全感,常常焦虑,甚至自我怀疑,不敢要孩子,因为总觉得没有攒到足够的钱。

  我还认识一位老太太,儿子经营着一家公司,她却习惯随地拣瓶子、收集破烂,儿子怎么也无法阻止她。

  很多人抱怨家中老人过度节省,明明经济好转了,依然过着从前的穷人生活模式。自己不舍得花钱,还干涉年轻人花钱。

  那是因为很多被穷固化了思维的人,再好的经济条件也无法改变内心深处的"贫穷"。

  真正可怕的,不是因为贫穷无法给孩子有质量的生活,而是把贫困的意识传递给孩子,让他一生心穷。

  所以,做父母的千万记得,不要在孩子心上刻下穷的烙印,它决定着他们未来的价值取向,处理不好足以扼杀他一生的幸福,甚至殃及下一代。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