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8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前言:
现代管理的确愈来愈重视“团队”。同群体不同,团队不是某个在一起工作的集体。举一例子:每年在美国篮球大赛结束后,常会从各个优胜队中挑出最优秀的队员,组成一支“梦之队"赴各地比赛,以制造新一轮高潮,但结果总是令球迷失望——胜少负多。其原因在于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虽然他们都是最顶尖的篮球种子选手,但是由于他们平时分属不同球队,无法培养团队精神,不能形成有效的团队出击。由此看来,团队并不是一群人的机械组合。一个真正的团队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成员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且能很好合作,追求集体的成功。团队工作代表的是一系列鼓励成员间倾听他人意见并且积极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兴趣和成就的价值观念。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是拥有创新能力的团队,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习惯改变以适应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
方案目标:
1.通过团队打造方案的实施,让新员工快速融入集体。
2.打造新学期团队凝聚力。
游戏一:《10个自我》
目标:1.引导组员对自我进行探索和认识。
2.挖掘个人潜能、展现自我优势。
3.承认限制、扬长避短。
准备:1.A4白纸人手一张、签字笔人手一支。
2.空旷的室内场地。
3.小组完成,每组人员8-10人。
过程:
游戏导入:《骆驼和羊的故事》
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来证明长得高好。”羊也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来证明长得矮好。”
它们走到一个院子旁边,院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抬起腿,趴在墙上,伸长了脖子还是吃不着。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它们又走到了另外一个院子,看见院子围墙上有个又矮又窄的门,从门口往里看,里面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羊大摇大摆的走进门去吃青草了,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可怎么钻也钻不进去。羊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矮比高好!”骆驼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它们去找老牛评理,老牛说:“你们两个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而没看到自己的短处。”
解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有优势也有劣势,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发扬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同时也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还要用开放的心和包容的视角接纳自身的不足和他人的限制,积极取长补短,具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胸怀。
操作:
1.人手一张纸一支笔,在白纸上完成10个句子,以“我是一个·······的我”我格式,时间15分钟。
2.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完全取决于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可以多于10个句子,但不可少于10个句子。
3.独自完成,不可以与人商量,不必受他人影响,也不要影响他人。
4.完成后进行组内分享,每个人都要分享,大家对每个分享人员都要给予反馈。
5.导师倾听,最后解说。
范例:我是一个戴眼镜的我
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我
我是一个爱学习的我
我是一个胆小的我
我是一个想要成为班级主管的我
解说:听完分享后,可以理出组员大致会从“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积极”与“消极”等不同层面进行自我解读。
“理想”自我是对自我的一种期望和希冀,或是对未来自我塑造的一种期待,例如:“我是一个想要成为班级主管的我。”
“现实”自我则是相对“理想”而讲,是对自身现状的一种描述和阐述,可以问问现状是否有未来的目的,例如:“我是一个爱学习的我。”那么爱学习的你,在学什么呢?现在的学习获得将来准备怎么用?
“主观”自我则是从主观方面对自我的解读,带有主观感情色彩,例如:“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我。”
“客观”自我就是相对“主观”自我来说的,是对自身特质、状态的客观描述,例如:“我是一个戴眼镜的我。”
“积极”自我体现出对自己的正面、肯定的陈述,例如:“我是一个孝顺的我。”
“消极”自我表现为对自己负面、否定的陈述,例如:“我是一个胆小的我。”
这些角度能够反映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总体状况,往往存在着异质和交叉的地方,如上列的范例就是一个“主观自我”和“现实自我”为主的描述。在引导大家进行分享和反思的同时,可以引导组员看到自己的不同层面,每个人都直视个人的自我觉察和自我陈述,一个人能从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积极与消极辩证的视角看待自己,就是自我认识的开始。
游戏二:《信任之旅》
目标:1.培养组员的沟通能力,提高沟通技巧。
2.体验信任对于完成任务的作用。
3.培养组员社会责任感。
准备:1.小组游戏,4人一组。
2.利于活动的空旷场地,设有跨越、绕过的障碍。
3.眼罩若干、绳子若干,装有饮用水的杯子若干,A4纸
和笔若干。
过程:
1.小组成员现在要共同穿越一段充满荆棘的路途(事先设计好的障碍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要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任务。
2.在任务中,每个组员都是丧失语言能力的哑巴,要求组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能说话,不能语言交流。可以有非语言交流,如眼神、手势等。
3.每个小组由4人组成,4人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盲人、上肢残疾者、下肢残疾者,并且这三种角色都是哑巴。
4.每个小组中,盲人带上眼罩,上肢残疾者将双手用绳捆住,下肢残疾者则是两人将一条腿绑在一起,变成两人三足。
5.每个小组中的人员依次排好队,分别是:盲人、上肢残疾者、下肢残疾者。
6.在穿越的过程中,还要同时完成一项任务:沿途有水杯,里面有饮用水,全组人员在过程中要保证每人都要喝一杯水。
7.完成任务后,所有的组员回到原地,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感想,完成任务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怎么沟通的?
解说:
1.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但是,在一个集体中,目标只有一个,大家要共同完成目标,彼此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沟通达成共识,最终有效地实现目标。
2.信任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感情,信任能够让人充满力量。
3.社会是生活中最大的团队,让组员模拟感受残疾人,真切体会到身边、他人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自己也是那个“他人”,提升大家的社会责任感。
后语:
一支优秀的团队需要有凝聚力,拥有足够凝聚力的管理者都把管理的目光投向自己、不间歇的规范自己、完善自己和超越自己,树表率、立威信、讲亲和。与其说一支团队能够团结在某位“领导”身边,不如说是齐聚在某种人格魅力的麾下。他们都是团队策划的军师、指挥的元帅、行动的领头羊,都在以自己的卓越,成就团队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