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幼儿教师与各类家长沟通的技巧

时间:2017-07-11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类型1:包办代替

  有的家长经常说“老师,我的孩子不会穿鞋,请老师帮助穿好;我的孩子吃饭慢,老师多给喂喂”之类的话。他们从来不提及让孩子学习生活方面的技能,而是一味的让老师代劳。

  此类家长在家一定是包办代替,什么都帮孩子做好,完全不考虑孩子的能力,这是包办代替型家长。此种类型的家长容易培养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做事情自信心不足,不适应集体生活。

  应对措施:

  ☞ 利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差距。

  ☞ 与家长单独沟通,让家长了解此年龄段孩子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有哪些?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 教给幼儿生活方面的技能技巧,在幼儿园提供给幼儿更多锻炼的机会,帮幼儿树立自信心,让幼儿愿意为自我服务,并把幼儿的成功及时反馈给家长。

  类型二:望子成龙

  有些家长一来接送孩子,就和老师长谈,还经常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种种表现,如“孩子吃得怎么样?睡得怎么样?上课回答问题了吗?学的东西都掌握了吗?在家需要家长怎样辅导?”等等。

  其实,此类家长对孩子抱以重任,“望子成龙”的心态过重,希望孩子样样都出类拔萃,遥遥领先,有些急功近利,往往造成孩子做事情胆怯,缺乏创造力。

  应对措施:

  ☞ 与家长单独沟通,让家长了解此年龄段孩子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讨论过分管制孩子会造成不良后果的严重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 教师在幼儿入园、离园时主动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的情况,多报喜少报忧,最好长话短说。

  ☞ 舒缓幼儿情绪,鼓励其认真完成每件事,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可以了。

  类型三:漠视教育

  有的家长从不主动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家中的情况,如果老师主动与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情况,对于幼儿表现好的方面其只是表示同意,对于幼儿表现不好的方面,其嘴里说着“配合老师,帮助孩子改正”,却没有真正的行动。

  这类家长其实是在漠视教育。此种类型的家长会造成幼儿对一切事物产生无所谓的态度,不求上进。

  应对措施:

  ☞ 先了解家长不交流的真正原因:是工作忙?还是不知道该怎么配合老师?

  ☞ 与家长个别沟通,教给家长配合的方法,向其说明配合后会产生的效果。对工作忙的家长,老师可以通过邮件、微信留言等方式与之交流,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

  ☞ 向家长宣传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各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往往是由于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够,也可能是对孩子赋予过高的期望,导致期望与实际脱节,才造就了“问题家长”。找到“问题家长”的根源,帮助家长重新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是幼师做好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关键所在!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