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22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每每想到早期教育智力开发的乱象,我就想到《雾里看花》里最著名的这句歌词:“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智力开发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智力开发?
在这个焦点问题上,我们很多人认识是模糊的,表述是似是而非的,行动是盲目的。
比如,我们搞不清楚,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到底是不是在智力开发?
再比如,让孩子大量识字、让孩子去学习珠心算是不是在智力开发?
还比如,让孩子去学画画、学书法、学钢琴、学小提琴是不是在智力开发?
这些问题还没弄明白,现在社会上又推出了各式各类的课程,比如“蒙台梭利课程”、“多元智能课程”、“奥尔夫音乐课程”。请问,这些课程跟智力开发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该是直面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了。
我以为,真正意义上的智力开发,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聚焦在帮助孩子建构学习的“三大系统”,即“动力系统”、“知识系统”、“能力系统”上。
什么叫“动力系统”?
所谓“动力系统”,是指孩子学习的“自我驱动系统”。这个系统怎样建构?怎么让孩子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用我们家长及老师天天在后面催着,而是孩子他自己想学?这是“动力系统”必须直面回答的问题。
什么叫“知识系统”?
人类知识浩瀚无穷,一个人,穷尽一辈子也学不完。如何在孩子求学阶段,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大学,给到他最有价值的东西——即未来可以“举一反三”中的“一”,这是“知识系统”需要思考的。
什么叫“能力系统”?
学习不是一个人的终极目的。学习是为了自己未来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服务这个社会。为了这个更好,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快、更好融入这个社会?如何直面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把握事物内在发展的规律,以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些是“能力系统”思考的重点。
简而言之
“动力系统”
是想解决“我要学”即“乐于学习”、“主动学习”问题。
“知识系统”
是想解决“学什么”即“学有所值”、“学有所用”问题。
“能力系统”
是想解决“我会用”即“学以致用”、“举一反三”问题。
了解了“三大系统”各自建构的重点,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具体实施了。
先谈第一个问题:如何建构“动力系统”?
孩子学习的动力系统建构问题,是所有家长及老师最为关心的。
如何让孩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何建构孩子日常学习的“自我驱动系统”?
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
我在想,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对中国孩子意义多大呀?
我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往往很感兴趣。我认为,人类的智慧就藏在我们的身边,就看你悟不悟;你悟到了,你“为立地成佛”。
为什么孩子喜欢看电视?一看两个小时不累?
为什么孩子喜欢打游戏机?
为什么孩子与孩子之间哪些戏谑的顺口溜一记就会?
为什么三四岁的孩子能自然习得一种母语?
所有这些现象背后,一定隐藏着秘密。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不管显意识还是潜意识,都是思念着相似性进行激活、联系、匹配和重组的,这是大脑信息加工的必然运动形式。
人的兴趣产生于情绪中枢。
当客观对象与人都在其生活、学习、经验中所建构、积累、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单元(即相似块)相似匹配、相似激活、相似选择时,兴趣油然而生。此时,大脑中有一种叫内啡呔的重要化学物质被打闹释放出来,它引发打闹神经兴奋的效能竟然比吗啡高出50——100倍。它使人感觉愉快,而且往往是非常愉快,这种幸福感,能够激发人们更进一步的工作热情、创造力及深入思考的能力。同时,快乐情绪下长时记忆不但容易形成,而且维持持久。
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秘密。
难怪,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难怪,皮亚杰说:“所有治理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以前,有人谈及“为什么要学习”时指出,要为父母而学、为“四化”而学、为“三好学生”而学、为奖学金而学、为未来而学、为责任而学。在我看来,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学习,动力的确能持续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更长,但绝不可能持续一辈子;只有兴趣才能伴随孩子一生。
受兴趣驱使的孩子,一定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