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4-28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相信许多爸妈也都经历过孩子回来哭诉被欺负的情景,那一刻,你一定好怜惜自己的宝宝,特想抱紧他心疼一番,恨不得赶快冲出去为他“报仇”。
爱子心切,父母的心情大家都能体会。但在如何处理上,我们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因为,你的一时冲动有可能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3岁的彬彬性格开朗活泼,已经去幼儿园半年了,很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平时上下课由奶奶接送。
一天,妈妈早下班去接彬彬放学,妈妈一看到彬彬大叫了起来,原来彬彬的手臂上有一块青色的牙印,应该是被哪个小朋友咬了,妈妈大声质问:“怎么回事?谁咬的?”
正在玩的彬彬被妈妈突然的语气吓得哭了起来,妈妈一边说,一边用眼睛凌厉扫视彬彬的小同学们,似乎每个小朋友都有嫌疑。
“谁这么野蛮?告诉我,我陪你去找老师!一定要好好地处罚他!"彬彬把头低了下来,哭声止不住,拉着妈妈的收就要走,“妈妈,我不玩了,我们回家吧,我们回家吧……”妈妈不依不饶,怒气冲冲地拉着孩子跑去了老师的办公室。
这件事情过后,彬彬变得话少了,越来越不想去幼儿园,奶奶多次询问下,彬彬才说:“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肯和我玩了……”
彬彬妈妈的这种做法,不光丢了孩子的脸,还破坏了彬彬在幼儿园里的人际关系。
仔细想想,妈妈到底是出于爱彬彬,还是这就是妈妈坚持的“不吃亏”原则。
有很多的家长告诉孩子:“我们不占别人便宜,但绝对不让人欺负。”
或者直接告诉孩子:“你不要主动打别人,但是别人打你,你一定要还手,如果你不还手,回家我就打你。”认为这就是加强培养男孩子气的方法。
事实孩子的世界往往没有成人想的这么复杂。他们的矛盾,无非就是抢玩具或者打闹间没有分寸,而父母总是把孩子之间的矛盾看成是欺负和被欺负的关系。
家长应该不要真正地为孩子的矛盾生气,因这种小事生气是对孩子一个最坏的示范,这是在引导孩子变成一个斤斤计较小气没有格局的人。
家长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协调好和小朋友之间的关系。
寻找同伴并迎合同伴,有所付出,本来就是孩子天性中正常的表达。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之间就算发生矛盾或者打骂,但是很快他们又能快乐的一起玩耍,不记恨的美好天性。
家长们需要谨记的是,你对孩子的态度,是你自己本身性格和心理的反应,有时甚至是童年时父母对你的态度的翻版。为了孩子,我们应当让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