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时间:2017-01-04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作者:曹艳丽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首要的是教师有自我专业追求。但只有追求是不够的,还要体现在行动上,还要有专业探索的精神。处于这个阶段的教师让经验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从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到专业提高都要做到不断反思,并学会在言语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在反思探究中凝练教学行为,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

  一、在学习实践探究中反思,形成严谨认真的教学风格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做出理性判断和选择,是一种自我批判性思维活动。从本质上说,反思是自我发现、自我评价的过程,能够唤起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真实问题的关注,使教师始终带着问题意识面对教育现象,促使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探究。

  在现场教学评析中反思。这是教学和提高自我反思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他们都离不开教学现场这个特定场所。现场评价不仅有真实性,还能让上课的教师同听课的教师进行直接对话和交流,这样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我园在上大班《纸》研究课时,大家在赵雅丽老师上完课后,孩子送回班,我们听课老师一起就地研讨,先请上课的赵老师自己总结,其他老师又对课堂各抒己见。这节课赵老师通过反思收获很多,听课教师也受益匪浅。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找出不足之处,对每一位教师的建议进行记录,及时反馈,这样大大提高了反思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我们还把反思活动纳人日常教学实践中,通过理论学习,向专家、同行及幼儿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使教师养成了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学监督能力,初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二、在教研互动中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研讨时,我们经常见到活动完老师们总是静静地听专家评点、当听众,只记录不参言。为了让我们的教师在教研互动中促进专业化发展,我要求在研讨活动中老师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如全园幼儿户外混班活动,不分年龄和班级,大家一起玩。有玩沙袋的、有玩跳绳的、有玩皮球的、有玩小棒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不同年龄的组合活动,促进孩子运动能力的提高;二是促进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从活动情况上看,因年龄不同,同样的玩具孩子们有不同的玩法,有的孩子玩的大汗淋漓不休息,有的孩子一会玩这个一会玩那个,有的孩子静静的看热闹。活动后老师们一起反思:大班孩子的活动很充分,中班孩子有的会模仿,也有参与的,也有静看着的,小班参与率低,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不足是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指导还不到位。在研讨中,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思考,如“活动前教师是否思考过为不同年龄幼儿提供这些材料,是否恰当?”“是否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活动前对各种材料的玩法是否考虑了符合各年龄段幼儿特点?”“教师是否观察到有多少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互动?”……实践证明,这种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深受教师们的欢迎。

  三、在培训中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做幼教工作十多年了,总感觉这条路已经熟悉了,能驾驭工作了。参加了市骨干园长培训和省国培园本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后,感触颇深。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及幼儿园管理工作,与专家和名师们讲授的差之千里,特别是听了哈尔滨大学杨飞龙教授讲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一课,我知道了教师成长的基本特征,一是成长教师的定位:第一阶段为角色认知,第二阶段为角色认同,第三阶段为角色信念。我已经经历了这三个阶段,了解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职责,懂得用职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体验到了职业的意义而敬业,因为敬业而努力进取,因为进取而不断领略到事业的伟大。二是成长教师的特点:(一)逐渐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熟悉教学内容。(二)是学习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育实践。(三)成长教师的关注点从完成教学任务转向提高教学水平。(四)不断打磨教学技艺,努力提升技能技巧。我还是处在发展时期的成长教师,还在成长的路上,还要继续努力!因为,教学反思的有效开展和切实落实有赖于教师自己的认真努力,积极思维,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反思自己,才能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