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为什么老师做着家长该做的事,而家长却干着老师该干的活?

时间:2016-12-14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大家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大家还说:老师要像父母一样,对待每个孩子;

  有时候,家长不像家长

  家长投诉老师,早已不是新鲜事,家长“炒”老师“鱿鱼”的理由,也五花八门。

  家长不断指出幼儿园、老师教学中的问题,说明对教育的关注,这有利于完善教学。

  有些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不注意方式与方法,个别也存在师德缺失的问题,这些只是一小部分人,不能代表全部老师。

  受负面新闻影响,而过度焦虑、不信任老师的家长,现在并不少,这就出现了家长的“维权过度”,害怕孩子受伤害,一听说孩子被打,就要找老师、幼儿园要说法,要求换班、换老师、换幼儿园。

  父母两个人照顾一个孩子,经常也会犯各种错误,老师也不是圣人,当家长们对老师要求非常苛刻时,那只能逼着老师从免责的角度来做事儿,就失去了教育的本意。

  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但是动辄就要求罢免老师真的妥当吗?

  “维权过度”四个字真的很值得每位家长深思:到底谁给了家长“罢免”老师的权利?家长是不是越界了?

  “教育”,不是为了取悦家长

  “家长可以向学校表达对办学、对老师的一些看法,但并不是每位家长的诉求都是正确的,一部分家长对某位老师不满意,可能另一部分家长又很满意这位老师,换掉后,一些家长满意了,但对另一些家长不公平。”

  “真正懂教育的是教育圈里的人,教育圈子主要以学校和老师为主,如果办学总把家长诉求当第一,是在办外行人的教育。”

  这位校长认为更换老师是学校的事,如果家长找学校换老师成了风气,不仅打击老师的积极性,也容易使孩子不尊重老师,亲子和家校关系也因此受到影响。所以倘若对老师有所指责,可以私下沟通,寻求更好的渠道。

  有时候,老师不像老师

  不久前,一篇名为《超六成家长下班后帮孩子做手工家长作业引吐槽》。文中提到,在昆明参与调查的74位家长中,超六成亲身体验过“家长作业”,尤其在幼儿园阶段和小学低年级。

  彭爸爸的孩子今年进入官渡区一所幼儿园,开学以来他就经常在朋友圈倒苦水。他说:“幼儿园有时布置的作业靠孩子一个人是根本没法完成的,比如做模型、做风车、缝衣服等等,有些连大人都做不好,更别提孩子。而且有的作业麻烦又琐碎,像我家这样的双职工家庭,夫妻俩经常还没下班就要忙着准备完成孩子作业的材料,有时候做不完或不会做还得请同事帮忙。”不仅是幼儿园,中小学家长们对这类作业也是深有感触。

  参与该项调查的家长中,超过一半认为这些作业加重了自己的负担,但也有少部分的家长表示乐在其中,认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肯定要有所牺牲,家庭教育就是应该尽量配合学校。

  幼儿园阶段,老师布置一些所谓的“作业”,其实是为了促进亲子关系,让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些内容,多一些交流机会。但老师需要把握一个度,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家长的时间。

  “家长作业”的出现,的确有老师的责任,但换个角度看,是不是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尤其是到了大班,总会有大班的家长追问老师:“老师,今天怎么不留作业?”、“我家孩子xx不好,您给TA留点作业吧。”亦或是没有培养孩子独立做事能力?还是家长的争强好胜的心在作祟?

  其实,在教育中,“老师”和“家长”扮演着完全不同的两种角色。父母是父母,老师是老师,虽然都要对孩子有爱,但是谁该负责什么,应该要清楚,同时,父母与老师的关系也需要融洽,才能更好的开展家园共育。

  让老师、家长都省心的《家长作业》

  每周一个故事、话题,几个小问题,亲子阅读后,引发话题讨论,不过15分钟左右的事情。既让孩子增长了“见识”,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交流,更可以让老师和家长的关系更加融洽。这就是红缨教育特色教材《家长作业》的魅力。

  一位妈妈每天回家经常会做一些消极暗示类的询问孩子,如老师今天打没打你,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老师对你和小朋友一样吗等等,长期下来孩子看待事情也总是从不好的一面看。孩子分不清现实和想象,经常闹出一些误会,家长与老师的关系一度降到冰点。

  老师了解后就与妈妈进行了长谈,并把《家长作业》中的一篇《摒弃消极暗示 善用积极暗示》文章推荐给这位妈妈,让她认识到消极暗示的弊端和对孩子长期心情不好的影响。

  经过这件事件后这位妈妈意识到问题所在,开始逐渐用积极的引导去代替消极的暗示。老师们也会经常与她沟通,排除一切不必要的误会,获得了这位妈妈的信任。

(供稿:郭彤洋   校对:张洁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