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家长粗心写错10倍剂量,老师帮喂孩子中毒!该谁负责?

时间:2016-11-24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11月16日,《安州区实验幼儿园,两岁多托管幼儿被老师超10倍剂量服药》一文在网络传开,称“该幼儿园老师受小朋友杨杨(化名)家长委托喂药,结果错把3.5毫升的剂量喂成了35毫升,导致孩子呕吐”。

  杨杨母亲朱女士介绍,因为孩子感冒,15日孩子奶奶送其上学时,带去了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溶液,委托老师喂药。当天17时许,她接孩子放学时,发现孩子脸色不对,便向该班班主任高老师询问,高老师表示没给孩子喂药。

  “随后,我找到生活老师取回药,发现73毫升装的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溶液只剩下20毫升了。”朱女士说,她立即将孩子带到安州区人民医院挂急诊检查,发现孩子心率高达190(正常人心率是110~120),主治医生诊断为药物中毒,需要马上洗胃。

  朱女士称,给杨杨洗胃时,他们联系到两位生活老师,通过核实得知当天15时40分,生活蒋老师给杨杨喂了35毫升药,孩子16时30分就吐了。

  幼儿园老师真给杨杨喂了35毫升的药吗?

  17日,安州区实验幼儿园以及当地教育局均表示,老师确实给孩子喂了35毫升,但是,是家长自己亲手在喂药登记本上写的35毫升。

  喂药的生活蒋老师说,“奶奶送来的孩子,拿药给我们时说喂35毫升,当时我说是不是太多了,她回答说‘孩子妈妈写了的’,并从药瓶中拿出一张白纸写的字条,明确写了35毫升。随后,她自己在服药登记表上也写的35毫升。”

  随后,该园园长张小帆拿出了《受家长委托幼儿在园服药情况登记表》,以及孩子家长夹在药瓶中的字条。记者看到,字条上写着“阳××(化名杨杨)中午喝35毫升”。在登记表上,孩子奶奶登记的用量也是35毫升,并有签字。

  张小帆说,经过调查,老师在喂药时,还专门找另外一名老师来将字条和登记表进行对比,确认了就是35毫升,“而且孩子奶奶在送药时,老师询问后也得到肯定的回答。”

  安州区教育局的调查情况通报中称,杨杨母亲接孩子放学时,老师还问了是不是35毫升,朱女士先确认,但迟疑之后又说“好像是3.5ml,我忘了,有莫得啥影响?”蒋老师说:“我也不太清楚,你赶快找医生问下。”杨杨母亲说:“我马上带她到医院去看下”。

  针对家长称孩子在服药后就出现呕吐,张小帆表示,孩子并没有呕吐,而且下午吃晚餐时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吃了一碗稀饭和一个馒头。

  老师该为这件事负责吗?

  在记者采访中,杨杨母亲开始坚称,自己绝对是写的3.5毫升。孩子奶奶也表示,她在登记表上写的是3.5毫升。随后,记者将字条和登记表的照片拿给朱女士和孩子的奶奶辨认后,她们承认是她们写错了。不过,朱女士表示,即使自己写错了,老师们也缺乏基本常识和责任心。孩子父亲阳先生也称,“一个孩子怎么可能服用35毫升,他们为什么不给家长打电话核实”。

  对此,张小帆觉得有些委屈:学校的老师不是专业医生,不可能对药物剂量做到非常熟悉。况且,也是按照家长纸条上的要求在操作。

  虽然事情真相大白,但幼儿园表示,已经打算着手做一些操作上的调整,以免再出现类似情况。

  该幼儿园园长张小帆表示,服药情况登记表从两年前就已经实行,目的就是避免老师给孩子喂错药。16日下午,幼儿园已经给全园老师开会,要求老师告知所有孩子家长,以后孩子生病,需要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喂药时,必须要出具医生的处方和证明。

  当地教育部门则表示,为了稳妥起见,打算让家长到幼儿园喂药。安州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幼儿园是没有义务给孩子喂药的,而且,老师也不是专业的医生和护士。

  该事件一出,就立刻引起了多方媒体的关注,也引来不少网友议论。那么,这事儿大家都怎么看呢?

  不少网友表示,这是孩子家长的失误,不应让老师负责。

  “老师不是医生,剂量多少只是遵照嘱咐,家长自己粗心大意,怎么让老师去承担责任?”用户“活,该精彩”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不应该由教师负责对生病的孩子进行喂药等和治疗有关的工作。老师是人,有一定特长的技术人才,但是不能要求老师是万能的。”用户“山大王”看来,让老师来负责孩子的喂药工作,本身就存在不合理之处。

  “家长不应该把责任都放到教师身上,教师面对这么多学生,本身工作量就很大。家长仅仅是对自己的孩子,都做不到那么细心,还怎么要求老师?”用户“爽”则这样说道。

  “你在别人身上找责任的时候,可想过自己是在推卸?”

  但也有网友表示,老师该有一些儿童服药剂量的常识,如不确定,应与家长联系。

  “3.5毫升和35毫升的确有很大差别,老师该能察觉到不对。”

  “教师缺乏常识,也需要再重视和负责些,因此还是有责任的。我也是老师,我看到那么大剂量就会去问家长。但追责总是没有太大意义,避免和预防更重要。”

  也有老师给出了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采取的做法。

  “我也是幼儿园老师,我会让家长确认签字后喂药,反复的问一下,但有些家长老烦我,说我事多。”

  “关于老师喂药的事情,我觉得家长应该负责2/3的责任,在写喂药详情的时候一定要细心。老师也要负1/3的责任,3.5毫升和35毫升,这么大的差距,老师看到的时候有没有疑惑?有没有询问?如果细心一点,是不是这件事就不会发生,就不会造成这样的遗憾了?”同为幼儿园教师的“あ莳間、冲淡了誓言”这样写道,“其实有的时候老师确实比较忙,我也是一名幼儿园的老师,每天就像陀螺一样不停的转,不过在喂药的时候,有什么疑惑或者不确定的,我们都会打电话询问家长。只希望发生这件事以后,能够更加细心。”

  “孩子最好不要往幼儿园带药,生病了就好好休息,避免交叉感染,也会减少家长和老师间的矛盾。”

  “最好自己看一下药物说明书。觉得家长写的和说明书出入很大,打电话确认一下。”

  老师也是“高危工作”?没有那么夸张,但也要留点神儿!

  “幸亏还有纸条可以证明幼儿园老师的清白。”有网友开玩笑这样说道,“这么一看,老师也是份‘高危职业’呢!”

  玩笑归玩笑,高危职业当然算不上,不过有些时候我们老师也要多留点神呢!

  虽然老师在外人看起来是份安稳轻松的工作,但毕竟也要和人打交道,有时候误会也难免发生,那么这个时候,保护好自己、保护好他人才是最重要的!

  哪些情形需要老师注意呢?

  面对情绪激动的孩子,多一点“耐心”

  尽量不要受情绪影响做出太“过分”的事情,如果真的觉得自己的脾气按捺不住了,请离开“现场”,请配班老师或保育员老师协助。

  班级管理方式是否合理

  班规管理要稳妥,制定不妨先自问,班上老师坐在一起,共同商量拟定。孩子小,特别需要老师们的和谐管理。

  关注家长的“敏感点”,斟酌语言再沟通

  在面对家长们敏感的话题时,老师们不妨先想想自己的措辞。

  遇事按流程走,不确定的事情一定征求领导意见

  老师在面对班级的事情时不能想当然,必须走流程。应该及时和上级领导沟通,取得统一意见,并找相关人员确认。

(供稿:郭彤洋    校对:张洁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