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23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教研的视角不同,教研的价值取向不同。关于教研,有许多不同视角的解读。社会学视角,教研是“通心力与和而不同”,通心力,由厘清自己、换位体验及相互影响三个渐进过程得以发挥。心理学视角,教研是“再生力”,支持他人提升和发展的心理能力。知识管理视角,教研是“钻研者之间成果的传播、整合与提升”。教研发展过程,由钻研、教研和教研之钻研构成,其中教研之钻研是教研的结果,是钻研的飞跃,是知行合一的体现。
这里,有一个概念——钻研。钻即在一个点上持续着力;研即细磨,深入地探求。问题是,钻哪里,研什么?钻研的成果体现在哪里?综观有关教研的文献,都把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相提并论,或视为因果关系。诚然,教研要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的发展,研究教育教学现象、问题和对策,则必然要引导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实践、专业活动以及个人的专业发展进行反思性的探寻,进而引领教师的价值、信念、情感和伦理等意识形态和教学思想的改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发生、发展、结果于活生生的教育实践中,教师成长的“成果”意义,应该是指向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的。
那么,如何着力于儿童研究、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着力于儿童学习环境的研究,着力于学前教育的品质研究,是需要我们思考并实践的。近期的实践中,我们较多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一、儿童早期行为模式的研究
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儿童的每一个行为背后,有其不同的经验和思维。早期行为模式(幼儿学习图式)研究的首要目标就是寻找幼儿自发行为与思维的共性和连续性,即“寻找幼儿思维的图式和发展顺序竹。艾希(1981)指出,“让人吃惊的是,人们往往不注意研究2~5岁幼儿的系统行为。这一年龄段幼儿的行为往往被描述为自我中心的。但是,动作图式一旦受到确认,就可以使我们把大量的、明显不同的幼儿行为联系起来。”借鉴其理论和实践,我们的教研活动以大量的有关幼儿语言、行动、表征和思维的案例作为解读儿童行为及其思维的证据,就能帮助教师分析儿童复杂行为背后的思维特性,理解儿童是如何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学习的。如,我们提出教研案例要“有图、有照、有录像”,倡导教师尝试学习图式等,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与情境,借助“指南”,解读儿童思维、了解其发展,让教育策略更为有效且有意义,以不断改善教师儿童观、课程观及日常行为。
聚焦儿童行为解读的教研过程,利于教师理解那些不能理解的儿童行为,进而使教师对儿童语言、动作、眼神、体态、作品等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有能力进行解读,并能找到引导不同的儿童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适宜性策略。能够透过行为表面,向更深层次探究,对儿童就会更具深远意义。
二、生态取向的质的研究
近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现场”“纪录”“观察”“描述”“参与”等策略和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提及。因为,我们已经形成共识: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幼儿园教研,如果总在教研室而非教育现场,教研室就成“清谈馆”,如果脱离幼儿具体行为情景而空谈教材、教法,可能导致教研的模式化、教育的机械化。因此,我们学习了“生态取向的质的研究”等理论、方法。
生态取向的质的研究,就是要聚焦于儿童的发展、行为以及与此有关的生态取向的环境的研究。借鉴生态取向的质的研究,就要全面关注教研活动的结构、过程和结果。我们倡导教研关注自然情景中发生的儿童行为表现及其发展过程,浸入于自然情景中去观察、记录、描述、对话等等,引导教师在活动现场敏锐捕捉活动中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从课程之于儿童完整经验的角度,系统探寻教育的内容、组织方式、环境、资源、材料等的适宜性,并不断反思自己的认识,以帮助教师不断发现儿童在不同环境中行为的丰富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理解教育现象与环境等客观因素的纷繁复杂的关系,更为深切地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以及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进而更为直接、有效地改善教师教育心智和行为,帮助教师生成实践智慧,进行基于实践的理论建构。
实践中,我们指导教师持续捕捉并记录个体儿童在日常情境中的行为,解读并发现儿童自身某领域发展变化、水平与特点,以及儿童之间发展的差异性,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地呼应儿童。教师们认识到,与儿童共同学习、参与儿童的游戏、倾听儿童的叙述、持续追踪观察、探究儿童的思维、环境审议、课程审议等等,都是“生态取向的质的研究”所倡导的内容、过程和方法;只有真正在生动的、流动的自然情景中,关注各种现象及其过程与背景的教研,才能有温度、有信度、有深度地解决不同儿童学习与发展中的问题,引导“每一个”儿童“在自己的阶梯上”向更高水平发展。
结语: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也许中小学的教研可以是“为教而研”,那么幼儿园的教研,必须“为学而研”。以儿童为中心、以实践问题的解决为目标的教研活动,才可能更好的助推教师理解儿童、理解儿童教育,进而获得专业发展。基于此认识,我们倡导在现场、在自然情景中教研,活动室(场、区)即研究室(场、区),教研就应该是对大量鲜活案例的一个个连续观察、体验、自省的过程,教研结果就应呈现在师幼共同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并享受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自由、自主、愉悦、创造!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