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教孩子学会“爱”,比什么都重要

时间:2016-11-03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三至五岁是幼儿情感、情绪发展的敏感期,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和早期的幼教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创设各种机会,抓住各种有利的契机在孩子的心灵中播撒爱的种子。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是孩子真正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心理学研究表明,第一印象将影响着人对其他同样事物的接收与评价。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是一面镜子,她的言谈举止,点滴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更何况幼儿的模仿力极强,而是非辨别能力却较弱,所以,教师的自身修养其实也是为幼儿准备的。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要教育幼儿如何去爱,先得自己心中充满爱,爱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和影响幼儿。

  幼儿园还可创设相关的主题活动,强化幼儿的行为,当幼儿体现出爱心的时候,老师可在众人面前对该行为给予表扬、鼓励。从而逐渐使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并养成与人共享,关爱他人的品质。

  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对幼儿开展爱心教育仅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次对幼儿园中班的一百多名幼儿进行了爱心调查后,结果令人吃惊:

  在家吃东西时,常常想不到父母的占50%以上;

  对父母没有礼貌、任性、常发脾气的占到60%以上。

  爱心和善良的品质,是孩子亲近社会的基础和前提。父母是爱心的播种者,父母所做的一切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从父母这里获得爱,也要以爱相回报。

  说一句可能会让父母伤心的话,孩子唯我独尊、不懂得关爱难道不是您一手造就的么,所以,爱孩子,但怎么爱,是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建议】

  在关爱自然中培养爱心

  爱心和亲情的培养要从细小的事做起。父母要善于创设一些有利于培养孩子爱心意识的情境。

  比如,经常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亲近小动物;告诉孩子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一样都是有生命的,要爱护他们。孩子的爱心在这样的情境中会不断萌发壮大。

  在分享中培养爱心

  家庭中要建立好东西大家分享的氛围。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做出榜样,吃饭时主动给长辈夹菜,遇到高兴的事讲出来全家一起分享快乐,有了喜事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贺。

  当家中来了小朋友时,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将好吃的东西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将新买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等等;有了这样充满爱心和亲情的环境,孩子的爱心意识就能不断强化,最终塑造一颗宽容、谦让的爱心。

  在温馨家庭氛围中培养爱心

  父母应多与孩子进行情感的沟通交流,注意倾听孩子的感受。多给孩子讲互助友爱,善良战胜邪恶的童话故事,让浓浓的爱意渗透到家庭的每个角落。

  父母及家庭成员之间的语言要充满爱心,夫妻之间相互关爱,体贴,尊重和孝敬长辈。所有这些情感的沟通和交流都是孩子爱心得以生根发芽的催化剂。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