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0-31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筑起教育精神家园
于大伟常说,教育者应该做有价值的教育,做有意义的教育。
于大伟推崇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的论述:把一个孩子当成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激发他们自我发展,让他们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成为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最终成长为既有哲学的深邃,又有艺术的高雅,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在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影响下,他深信每个孩子心中都有爱、知识和信念的“三颗种子”,并把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作为一切教育行为的前提,去萌发这三颗种子,使之成为孩子成长发展的内驱动力,最终使孩子长成参天大树。
他更希望像孔子、杜威、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带上他的孩子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并在社会实践、生活实践中学习。
于大伟觉得,应该让教育从成人的自娱自乐中走出来,让孩子过上多姿多彩的生活,实践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这样才会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尊重、兴趣得到满足、特长得到发展,最终成为能独立思考、独立行动,拥有独立高贵人格的人。
于大伟行走在品悟中外教育家人生、品味名家教育思想的路上。这条路,越走境界越是高远,越走前面越是敞亮。
赋予孩子创造天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构建一个学习和生活相结合的情境,让孩子享受一个多姿多彩的学习过程,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学校在于大伟的主导和策划下,通过不断探索,由师生共同创建了一个虚拟的社会,并通过发行校园虚拟货币——智慧币,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劳动成果能够自由地相互交换,实现了学校学习实践与社会的贯通。
每个孩子在这个虚拟社会中扮演一个社会角色,在角色扮演中尽可能真实地体验社会,达到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的目的。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的积极性。学生不但开设了手工制作工厂,还创办了商品贸易公司,组建了以服务、文化传播、培训、科研等为主的团队,并以公司的形式运营。这些不同性质的团队,面对社会的选择和挑战,创造性地解决着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品位、丰富产品种类、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团队管理成了孩子们不断学习、探索的内容。
这一课程体系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一是公司化运作。在这一虚拟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公司体制机制来运作。每一学生可以自主申请成立相关的生产经营实体,自行决定生产什么和经营什么,可以自由“招兵买马”,自己决定生产方式、经营思路。在这里,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可以由着自己的捏泥人的喜好,组织一帮年龄不等的孩子,生产泥塑艺术品并开展经营活动。一个高中学生可以利用学校中的小河资源成立水上游乐经营公司,开展丰富多彩的水上游览服务。二是智慧币。生产和经营活动自然离不开“买卖授受”,于是“代价券”性质的智慧币应运而生。智慧币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方便交换、标志交易的发生,兑现劳动报酬,考量生产、经营的绩效,评价经营主体的持续发展的能力。“产品”是否优质、适销能否对路,经营和管理是否有方,自然决定智慧币的多寡和经营者的智慧程度。所以,在这项课程开展的现场,你会看到一群很小的孩子也可以获得成堆的智慧币,即便是高二学生大哥哥大姐姐组建的公司,也有可能经营困难,囊中羞涩。三是智慧银行调控。学生银行主要承担发行货币和管理货币流通,开展存取款业务、办理贷款等业务。为了加强对智慧币的管理,维护智慧币的信誉,稳定智慧币秩序,根据《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社会化实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制订了《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智慧币管理条例》。
勃发学校教育生机
置身在青藏高原阳光下的这所美丽校园里,治理着这样一个生机勃勃、有序运转的“小社会”,于大伟亲历着这些年来一批批孩子们智慧的传承和积累。他越来越感觉到这是一个有着自己青春生命力,又深浸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若水上善之中的,跟自己和孩子们一起蓬勃成长的学校。
随着社会化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虚拟社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这也为学生自主管理机构在治理社会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和学习样本。孩子们围绕着如何保障社会化实践活动的秩序,建立起一个民主、文明、和谐的学校,如何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实践环境,如何实现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睦相处等问题,积极思考,多方征询意见,并展开讨论,逐步完善了管理机构,增设了学校智慧银行、工商局、统计局、资产管理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体育协会等。同时,由立法委员会制订并经学生代表大会审批通过了一批适应新形势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模仿了国家相应法律法规的命名及文本格式,包括学校的智慧币管理条例、公司法、劳动法、贸易法、破产法、学生最低收入保障条例、公务员法等。在机构与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孩子们逐步提高了治理社会的水平。
多姿多彩的社会化教育实践活动,给孩子提供了一种接近社会化的实践生活,使每个孩子找到了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满足了丰富的个性需要。在这种社会化的生活实践中,孩子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并能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角色,在角色的扮演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成长。这种扮演的实践基于孩子的个性,更能唤醒孩子社会化的冲动,从而激发孩子的生命力。这种让孩子社会化的过程,再不是一个把孩子当产品塑造的过程,而是提供阳光、水分、土壤,使他自由生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生长变得快乐、愉悦,对社会的认识变得生动、深刻,最终把自己的社会化改造行为转变为人生的自觉。
就这样,孩子们在竞争中学习吸纳,在失败中反思整改,在成功中总结前行,用创造来丰富自己,用创造来教育自己。这一切为他们将来走入真实的社会,增添了一份经验、技能、勇气和信心,也真正实现了于大伟做教育的初衷——用孩子创造的生活教育孩子,用孩子创造的成就激励孩子。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