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回归情境 反思师幼互动

时间:2016-10-24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陶扬 杨颖

  情境研讨式园本教研是指以园本教研活动为载体,以具体典型的师幼互动情境为依托,让教师在情境回归中学会关注幼儿,树立“以幼儿为本”的互动观;让教师在情境研讨和反思中,学会判断幼儿言行表现和情境的核心价值,改善教师应答的观念与思维模式;让教师在情境学习中,积累和丰富应答的实践智慧。

  情境研讨式园本教研的作用

  从师幼互动发生的特点来看,无论是教师发起的师幼互动,还是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教师适宜互动行为的产生,从头脑意识到做出行为反应,必然经历一个“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到分析幼儿的核心需求,再到判断情境的核心价值,最后选择适宜的应答策略”的反应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前三个阶段是在教师观念和思维层次完成的,是内隐性的,只有教师的应答行为策略是外显性的。情境研讨式园本教研对于教师应答观念和行为的改善,正是基于教师师幼互动观念和行为的发生特点以及教师学习的基本特点展开的。其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情境回归,使教师关注幼儿,树立“以幼儿为本”的互动观。情境研讨式园本教研选取典型的师幼互动情境,让教师重新回归到师幼互动的情境中,从分析师幼互动情境中“幼儿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入手,引导教师关注师幼互动中幼儿的心理需求和体验,使教师逐渐形成“以幼儿为本”的师幼互动观,进而使教师逐渐能以师幼互动中幼儿的表现和体验为基础,去改善自己的师幼互动行为,并对幼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情境反思,使教师学会判断,改善教师的师幼互动观念和思维模式。教师在情境式园本教研的活动过程中展开思考“当时教师对于幼儿的表现和师幼互动情境做出的判断是什么?做出这样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观念?面对当时幼儿的表现和情境,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判断?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应该怎样与幼儿互动才是适宜的?”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思考和讨论,无论是情境中的当事人还是现场的研讨者,都在呈现、揭示、澄清头脑中的已有观念和行为,逐渐形成新的支持教师师幼互动行为的思维模式。

  情境研讨,使教师在情境中学习,丰富教师的师幼互动实践智慧。在情境研讨式园本教研中,教师围绕典型的师幼互动情境,针对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也是教师在情境中学习的过程。这种过程是教师在情境中学习解决师幼互动实践问题的过程,是一种问题基础上的情境学习。教师在情境研讨中获得的对于幼儿表现的分析和判断、适宜的应答策略等方面的经验,都将形成教师的“情境理性”,而这种“情境理性”将会是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一部分,将会丰富教师的实践智慧,这是教师在面对真实的师幼互动问题和情境时可以迁移和运用的经验。

  情境研讨式园本教研的开展

  考虑到情境研讨式园本教研在改善教师师幼互动观念和行为方面的作用,我们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情境研讨式园本教研的关键环节和步骤。

  典型师幼互动情境的选取是前提。实践中,我们选择师幼互动情境主要有两条途径:活动前预选和活动中生成。活动前预选典型师幼互动情境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教师日常写的文本式师幼互动记录与笔记;另一种是日常进班的录像,录像重点是教师在一日生活中与幼儿进行互动的场景。

  运用典型师幼互动情境展开研讨是关键。无论是文本式还是影像式,典型师幼互动情境运用到教研中都必须经历“确定目标—选取情境—情境回归—倾听想法—研讨反思—迁移提升—回归实践”的步骤和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典型师幼互动情境在提高师幼互动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作用。

  情境研讨式园本教研的目的在于改善教师教育行为,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研有效性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聚焦问题,这个问题一定是依托一定情境反映出来的,因此所选情境越典型,就越能有效地聚焦所要研讨的问题。在研究教师应答行为过程中,典型师幼互动情境可以通过生动的形式呈现要研讨的问题,而这种情境性恰好符合幼儿园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喜欢“就事论事”的特点,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话可说。同时,教研中结合典型师幼互动情境展开的“研讨—提升—迁移”等环节,则促进了教师在讨论中的思考和自我反省能力的提高以及在工作中的反思性实践工作。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