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0-18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可能会发现宝宝对自己的东西格外“保护”,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其他小伙伴玩,如果让他把东西分给别人,他就会哭闹和抗议……面对宝宝的占有欲,许多父母感到很无奈。如何才能让宝宝学会分享,更好地融入和他人的社会关系中体验分享的快乐呢?父母不能纵容其独占欲,也不能因为独占欲而斥责宝宝,引起他的逆反心理,可以尝试以下的策略。
1.角色扮演策略
角色扮演和分享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对这个阶段的宝宝,游戏(特别是角色扮演)是教育他们“共同分享成功”“共同分享快乐”的最好办法。如在角色游戏中“给老人让座”等,这些经验会促进宝宝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唤起类似的情绪体验,学会如何分享。
2.移情训练策略
移情训练是指引导宝宝体察他人情绪,理解他人情感,从而与他人共享。社会性情感是幼儿品德形成的心理基础,而“移情”是沟通自我与他人关系的重要社会性情感因素。
3.社会学习策略
在生命早期,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宝宝学习和模仿的重要内容。因此,父母要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宝宝。如助人为乐行为,关心社会,关爱家庭,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孝敬长辈等。
4.正面强化策略
对宝宝的分享行为,父母要及时给予强化,主要包括语言强化和动作强化。语言强化是指用适当的语言肯定宝宝的分享行为,强化其愉快体验,激发他再次尝试分享的愿望。例如,当宝宝与同伴分享玩具时,父母要抓住时机问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高兴吗?”并进一步强化“有好东西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才对,因为你把玩具分给小伙伴玩,所以你们才玩得很开心,你真棒!”长此以往,宝宝可能会自觉产生分享的动机和行为。父母在强化时要注意语气、语调,强化的重点是行为而不是本人。
动作强化是指运用动作、表情、眼神和姿态等对宝宝分享的行为进行肯定。如父母可采取向宝宝点头、微笑、树起大拇指或用手轻轻抚拍其肩、头等方式,让他体验父母的肯定带来快乐和满足。
5.家庭互动策略
父母可以尝试以家庭为单位组织丰富的亲子活动,如“家庭假日聚会” “郊游” “野餐”等,搭建家庭之间、宝宝之间的分享平台,通过交流、比较、互动、学习、模仿,制造分享氛围,激发宝宝的分享行为。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