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当“啪啪”的声音传来时

时间:2016-10-1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王海英

  在我园面向全市的半日开放活动中,跟随专家的脚步,我们一起来到了小(3)班。建构区的杰杰、浩浩、源源三个小朋友各自挑选着自己想要的积木,只见杰杰用篓子取出一筐自己要的积木后坐到了建构区,由于坐下时用力过猛,两块长方形积木迸了出来,摔在泡沫地板上,发出了“噗噗”的声音。杰杰惊讶地看了一下,随即拿起一块长方形积木往泡沫地板上敲了敲,“噗噗”,他又拿出其他形状的积木敲了敲,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半圆形的……“噗噗”的声音也是忽高忽低的。

  【点评】小班的孩子更喜欢独立平行游戏,杰杰自己挑选好积木后,对积木落在泡沫地板上发出的“噗噗”声产生了好奇,并自主进行尝试探究。

  篓中的积木一一试玩后,杰杰站了起来,他没有立即进行搭建,而是将两块积木面对面互相敲击拍出声音来。“啪啪”的声音很大也很清脆,引来了同伴浩浩的注意,他丢下正在垒高的活儿,也拿出两块三角形积木敲了起来。活动室内的孩子们有的在娃娃家忙碌着,有的在表演区自编自演着,没有被过多的打扰。

  【点评】小班的孩子注意力很短暂,也容易被周围的事情吸引,更喜欢模仿别人。“啪啪”的声音吸引了同伴浩浩的注意,他们一起加入到声音的探究中。

  杰杰和浩浩先各自继续敲着手中的两块积木,杰杰说“我的声音大”,浩浩说“我的大”,杰杰说“我的比你响”。浩浩又重新找出两块比杰杰手中的积木还要长些的积木敲了起来,果然“声音大了很多”。杰杰听了听,又朝周围看了看,拿出一块积木蹲下敲打旁边的瓷砖地板,这样声音更响了。活动室里开始有孩子被他们的声音吸引。浩浩见状,也随即蹲下,双手用积木一起敲打地面。他们一边敲,一边比划着:“嗒嗒嗒,我在切黄瓜”“嘟嘟嘟,我在切萝卜”“啪——,这是我的大汽车”“突—突—,我的是大卡车”……一时间,孩子们的注意力大多都被吸引过来了。

  【点评】杰杰和浩浩尝试用不同大小的积木敲击不同物体,观察发出声音的变化,从他们的语言和动作中不难发现,两个孩子在探究敲击速度快慢、距离远近时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在模拟声音中习得了许多象声词汇。他们始终玩得十分投入,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发现。

  因为和随行的专家一起观摩半日活动,显然,这么大分贝的声音已经严重影响了其他孩子专注投入到游戏中,也干扰着我们一行人的耳膜,似乎是“不太和谐的声音”。怎么办呢?老师是不是该终止他们的探索行为?

  一直在一旁观摩孩子游戏的甜甜老师也被“啪啪”的声音吸引了过来,她没有说一句话,而是拿出辅助区的大纸箱、软积木、纸质奶粉罐放在了杰杰和浩浩的周围。小家伙看到有颜色的软积木,都丢下木头积木,拿起软积木在地板、纸箱、奶粉罐上一一试了起来,“声音太小了”“罐子里摇一摇吧”“这个软的不响”……不一会儿,杰杰将手上的积木摞到了浩浩刚放上去的那块积木上,浩浩发现了,也拿起一块垒到了杰杰刚才放的那块上,他们开始尝试进行垒高探究。

  【点评】建构区鼓励孩子用表征的方式表现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杰杰和浩浩在建构区自发产生探究声音的学习行为是有趣的,也是有效的,他们自己在玩中发现了敲击物体发出不同声音的科学现象,获得了认知、语言、动作、想象等能力的发展。但这一学习行为却是出乎教师预设的,甜甜老师恰当地采用了隐性介入的方法,提供辅助材料,既延展了孩子对声音的继续探究,又很好地鼓励孩子发现更多的材料和尝试其他玩法,没有生硬地高控主导孩子的游戏行为,缓解了游戏中噪音对其他孩子的干扰,可谓一举多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我们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当孩子们在区域中出现与我们预设目标、玩法不一致的行为时,应该换个角度去观察、解读孩子的行为,给予积极有效的回应与支持,而不是否定孩子的自发需求,更不是生硬地拉回孩子,亦不能误解孩子在捣乱或不遵守游戏规则。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