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开展体育活动不用再费体力、费嗓子……方法就在这里

时间:2016-10-13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幼儿老师在给小朋友上户外体育课的时候,恐怕都会面临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孩子们“玩疯了”,肯定是老师组织的游戏太好玩,以至于孩子们过度兴奋。有些年轻、经验少的老师看着满操场撒丫子跑的孩子们,就只能提高音量……

  其实想要省体力、省嗓子,还能让孩子玩的开心又能达到锻炼目的的方法就是——培养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规则意识。

  一、活动前教师提要求

  在开展游戏前如果老师没有提出明确要求的话,可能出现幼儿在操场上自由的跑,这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如,小朋友之间互相干扰碰撞,甚至出现危险。所以在玩这种游戏前教师一定要提出规则和要求,让幼儿按一定的方向去跑,而且每次活动教师的要求一致,这样幼儿就有规律可循,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场地的布置

  在玩一些器械游戏时,教师可以设置情景,让幼儿根据故事情景沿着设定好的路径前行。例如:沿着路标的指引跨过小河、走过小桥、跳过一条条不同的小路,然后从两侧的树林回来。路标就向指南针一样告诉幼儿该怎么做。这样就避免了幼儿因违反规则发生冲撞。

  三、利用图示表达活动规则

  图示可以有效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神经,符合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自觉地领悟和接受活动的规则。

  例如,一节大班体育活动中,活动目的是让幼儿练习快走和慢走,教师在一块场地上画上红色的箭头,用来告诉幼儿这是练习快走的位置;在另一块场地上则画上表示慢的符号。

  为了使幼儿感受到快慢的节奏变化,教师可在快走与慢走的连接处贴上代表不同爬行速度的动物的图画:乌龟代表最慢速,猴子代表快速。

  四、利用声音表达规则

  ❶ 活动开始时:活泼、轻快的音乐不仅能使幼儿充分地活动开身体,还能把他们引入到活动的情境之中。

  ❷ 活动过程中:仍然以上述描述中的快走、慢走的活动为例,幼儿在慢走的时候,音乐的节奏是缓慢的;在快走的时候,音乐创设的氛围就是简洁、明快的。

  ❸ 活动结束时:此时,教师适当地使用一些节奏较缓慢的、轻柔的音乐引导幼儿进行放松训练。同时让孩子们逐渐由亢奋状态转向平稳状态。

  五、利用儿歌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规则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老师对游戏规则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应该做什么、不能那样做”。其实孩子们多半是没有听进去的,而老师自己也筋疲力尽。

  在不断摸索中,以儿歌游戏的方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例如在练习“左右分队走”时,“走走走,走走走;小朋友们手拉手,左看看,右看看,排成一字向前走。”利用这首儿歌提醒幼儿在走队时候要照顾整体遵守规则。

  再如:小班体育的活动目标是练习走、跑交替的动作,发展幼儿躲闪跑的能力。教师敲铃鼓,幼儿扮小雨点:“下雨了、下雨了,滴滴答、滴滴答,小雨点乐开花,雨点落在我身上,小鸭乐的嘎嘎嘎,雨水变成小河了,小鸭上岸找妈妈,排成一队快回家。”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游戏,很自然的就做到了遵守游戏规则。

(供稿:郭彤洋  校对:张洁琼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