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组织和运用

时间:2016-10-10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民间游戏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把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除了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以外,还可以给教学提供一个新颖蝴,带给孩子一种全新的感受。

  引入民间游戏,引发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思考

  1.民间游戏所具有的特点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民间游戏中往往配有儿歌和童谣,不仅活跃着游戏的气氛,还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特别是为那些性格内向、不愿开口讲话、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宽松说话的环境,造就了一个语言发展的平台,使他们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中学会和同伴交流,自信心获得发展。

  如在《传鹌鹑》游戏中,在游戏快乐的氛围影响下,即便是平时性格最内向的孩子也会一改平时的羞涩,唱起歌谣,快速传递“鹌鹑”,愿意表现自我。通过这样的游戏,孩子的自信心增强,逐渐愿意和同伴亲近并交流。

  2.民间游戏的规则性有利于培养纪儿的组织协调能力

  每次活动中都会涌现出许多“带头大哥”,他会自然地给别的孩子分配角色,制定规则,判定胜负,组织他人游戏。无需竞争、无需评选,“带头大哥”凭借个人魅力自然就产生了。很多平时内向的孩子,因为掌握了某些较熟悉的游戏规则,也自然地成为来游戏的“带头大哥”,这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锻炼机会。

  如游戏《老鹰捉小鸡》,经常有“带头大哥”来分配角色,谁是“老鹰”,谁是“母鸡”,谁是“小鸡”,分配得有板有眼。有的还增加了“猎人”“医生”角色,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3.民间游戏的竞争性有利于幼儿意志品质的形成

  民间游戏往往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孩子在游戏的同时总要面临成功或者失败的挑战。当他们在游戏中获胜时,能体会到游戏的喜悦和满足感,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产生;当他们面对失败时,也会产生挫折感,作为教师要适时引导,帮助他们提高抗挫的能力,培养不怕失败、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如游戏《打瓦》,由于幼儿的臂力和手眼协调性差,刚开始时常常失败,但在反复游戏过后,他们逐渐掌握动作要领,成功率越来越高,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意志力自然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4.民间游戏的群体性有利于幼儿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大多数民间游戏需要两个或两人以上的合作者来共同完成,这就要求幼儿主动去邀请别人来参与自己想玩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协商,进行角色的分配,或者制订一系列相应的规则。由此,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自我解决矛盾,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等等,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明显提高。

  梳理民间游戏,对民间游戏进行再创作

  对民间游戏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1.添加游戏情节,增加趣味性

  民间游戏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一般都有固定的模式,但在引入过程中,可以适当创编游戏情节,使游戏内容更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如《老鹰捉小鸡》原来的故事情节是“小鸡”被捉住后,就罚下场,罚下场的“小鸡”心情会很悲伤。为让被罚下场的“小鸡”有继续上场的机会,可以增加救“小鸡”的情节,增加“医生”和“猎人”的角色,使场内外幼儿互动,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2.创新游戏中的歌谣.赋予时代性

  许多民间游戏中有节奏明快的儿歌、口令和童谣,幼儿在游戏中边玩边学,朗朗上口。但民间歌谣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内容已远离幼儿的生活,需要有目的地加以替换。

  如《拍手歌》可改编成养成生活好习惯的儿歌:你拍一,我拍一,早晨起床把脸洗。你拍二,我拍二,早饭吃好肚不饿。你拍三,我拍三,粗粮搭配吃三餐。你拍四,我拍四,吃饭不掉饭半粒。你拍五,我拍五,衣服破了补一补。你拍六,我拍六,多吃青菜少吃肉。你拍七,我拍七,勤洗澡来勤换衣。你拍八,我拍八,自己能把牙来刷。你拍九,我拍九,不要抱来自己走。你拍十,我拍十,养成习惯有本事。

  这样进行创新,将传统的歌谣赋予教育的价值和时代的气息,更容易被幼儿接受。

  3.更新游戏材料,增强目标性

  民间游戏使用的玩具简单、廉价,一般源于日常生活,有些材料可用其他替代物来进行更换。

  如传统的游戏《挑棍》所用的材料是树棒,在改良过的游戏中可选用筷子、吸管等物来替代。再如《拾瓦弹》《散小窝》游戏,可用玻璃球代替。

  4.挖掘游戏价值,增强教育性

  幼儿掌握传统游戏玩法后,可以寻找、提炼新的玩法,拓展其新的教育功能。

  如《打陀螺》游戏,原始游戏是用鞭子抽打陀螺,旋转时间长者为胜。在玩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过障碍、过沟槽、走固定路线等,引导幼儿提问“为什么陀螺不倒?”由此引导幼儿去探寻如何保持“旋转中的稳定性”。

  联系多元课程内容,补充民间游戏的方法

  把民间游戏融入日常教学,可以让孩子在身心愉悦发展的同时,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

  1.补充相关的民间游戏

  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同一游戏在各地玩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把相关的民间游戏补充到多元课程中。

  如游戏《小青蛙踩荷叶》,是练习幼儿掌握平衡性、灵活性和控制能力的游戏,可补充相关的游戏《贴人》,发展幼儿跑和躲闪的能力,提高动作的灵活性,促进孩子身心发展。

  2.补充相似的民间游戏

  条条大路通罗马,对于同一教育目标,可以用不同的教育手段,正所谓殊途同归。如《斗鸡》游戏,训练的是幼儿单脚跳。教学中可补充相似的游戏《跳房子》,练习的就是单脚跳;同样民间游戏《捣拐》也能发展孩子单脚跳的能力及躲闪的灵活性。

  3.补充相反的民间游戏

  科学研究表明,相反的事物能增强记忆的深刻性。同样,相反的游戏不但能增强幼儿的记忆力,也能促进幼儿的思考。

  如在《小兔种萝卜》游戏时,补充介绍民间游戏《拔萝卜》,用相反的故事情节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加深其思辨能力。

  4.补充延伸的民间游戏

  喝酒品的是余香,把一件事情延伸开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的延伸,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如《揪尾巴》这一游戏,可以进行适当延伸,补充《老鹰抓小鸡》游戏。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