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别让家园联系册变成一张废纸

时间:2016-09-22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小班的新生已经入园一段时间了,幼儿园新学期的各项事务也渐渐走上了正轨,但我们的幼儿教师却依旧没有松懈下来。大部分新生家长都是第一次送孩子进幼儿园,对家园联系事务亦不甚了解,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和帮助,否则双方极易出现误解和隔阂。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家园互动中常用到的家园联系册了。有位家长曾经表达过这样的抱怨:“老师让我们家长写家园联系册,刚开始我心里还是愿意写的,但后来就不愿意看了,每次带回来的内容都差不多,老师写的都是那些话。好不容易有次不一样的,就是要批评孩子,我们家的孩子难道就那么差吗?”

  家园联系册是沟通家园的方式之一,根据需要制定家园沟通的频率,而在新生入园第一个月的关键时期则可以每天交流一次。教师可以提供教育建议、对幼儿问题的反映或者对其亮点的肯定;家长可以提供对幼儿园工作的建议和教育行为的反馈。

  在许多家园沟通方式中,家园联系册之所以能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源自于它的连续性、有效性和可保存性。家园联系册沟通及时,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且有利于看到幼儿持续的变化,方便跟进和反馈;材料可以直接做档案保存;有些教师不好当面讲的话,也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册表达。

  但同时,也会出现上面那位家长提到的问题。教师每次要写那么多家园联系册,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单调乏味、大同小异的内容,失去了家园联络原本的意义。那么,该如何让家园联系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变“无事”为“有事”

  家园联系册是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桥梁,所含内容都与双方紧密联系。教师在开始指导家长使用家园联系册时就要让家长知道:家园联系册决不能“无事可写”。

  我们在许多家园联系册上都会看到这样一句话:谢谢老师,这周孩子没有什么事情,非常好!家园联系册是着重于观察的沟通方式,教师要让家长明确联系册的使用目的,并非是在幼儿出现了某些“问题”时才发挥作用,而是对幼儿日常细小进步的记录。无论是吃饭时能做到“食不言”了,还是能自己动手穿衣服了,又或者只是比平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了五分钟,都是值得鼓励的进步,这些小事家长都可以在家园联系册上与教师分享。

  立场始终与家长站在一起

  既然家园联系册起到了连接家园的作用,其中的语气措辞就要需要展示出幼儿园必有的自然亲切。相比面对面的交流,书面沟通难免会存在一些生硬、疏离的现象,教师在进行用词时要格外注意,家园是一个整体,勿将“你”“我”划出分明的界限。

  家园联系册用词注意:

  “各位家长”→ “家长朋友们”;

  “我们班级”“我们幼儿园”→ “我们”;

  “请您配合”“请您帮助”“请您支持”“请您合作”→ “和您一起”“同步展开”“让我们一起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等等。

  语言具体,多“长”少“短”

  家长觉得家园联系册“无用”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快速准去的提取出教师要表达的有用信息。经常有家长表示,家园联系册中教师的留言平时都是一成不变的场面话,孩子没有需要改正的地方时,留言就会很简短,说“孩子表现很好”,但做家长的也不清楚是哪里很好;如果有需要家长一起纠正的行为时,教师会写“最近孩子的进餐/午睡/吃饭行为不好”,而家长们也不清楚是什么行为不好,无从下手。

  教师在使用家园联系册时,一定要避免过于抽象的形容。如果需要家长的帮助,就将幼儿的行为尽可能的描述给家长,让家长对孩子有详尽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对幼儿进行矫正,切忌只说“不好”,一定要有具体的表述和指导。其次,家园联系册要多“长”少“短”,时常告诉家长幼儿的成长和进步,努力寻找孩子的闪光点。比如某个内向的幼儿主动找其他小朋友做游戏了,某个好动的幼儿今天一节课都很乖……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有些教师之所以在家园联系册上重复填写枯燥的内容,很多时候并不是“无事可写”,而是因为老师一天的工作太多了,要照看的幼儿也多,很多时候对会混淆或是遗忘已经做好的观察。因此,记录就变成了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

  教师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将平时发现的幼儿行为和习惯都记录下来,可以只用短短几个词做简短记录,这样即使是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填写家园联系册时也不会忘记。反映的内容可以是幼儿存在的“小毛病”,或者交往中发生的有趣的事、反映个性的事、有进步的事,都能充分的像家长表达一个讯息:教师是关注孩子的,愿意和家长一起帮助他们成长。

(供稿:郭彤洋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