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新入园的3大误区,家长您躲开了吗?

时间:2016-09-08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孩子入园后总会说“我不去幼儿园”,从分离焦虑的角度说,孩子接受和适应新环境自然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从家长自身来说,一些不经意的观点或行为却也会给孩子的入园带来消极的影响……

  「“不能... ...不要... ...”」

  情景:

  “天天小朋友刚刚来幼儿园,胆子非常小,从不会主动与老师说话,也不和小朋友玩,总是跟在老师后面,遇到问题就哭闹。”

  分析:

  天天的家人对天天的要求非常严:不能随便和不认识的人说话,不能吃别人给的东西,不能到小朋友家玩,不能在外面把衣服弄脏了等等。诸多的不能和限制使天天很少与同龄小伙伴接触,造成了天天对幼儿园的老师和同班小朋友的排斥和害怕,从而排斥去幼儿园。

  给家长的建议:

  1、每天晚上接孩子出了幼儿园后多鼓励他与小朋友一起玩,多创造机会,提出游戏设想,激发孩子们进行互动和合作,渐渐地,他们就会在游戏中体会到与同伴玩耍的快乐。

  2、不要给孩子太多限制,否则就会抹杀他的自信,使他面对新环境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也不敢寻求帮助,挫败感无法使他对幼儿园产生好感。要放手让孩子去选择,发表自己的意愿和感受,放手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让老师来管管你!”」

  情景:

  浩浩爸晚上接浩浩时,浩浩要玩滑梯,可是爸爸不想让他玩,于是就说:“你再不听话,明天我让幼儿园的老师来管你,看你听不听话!”

  分析:

  浩浩爸原本想借助老师“威胁”浩浩,让浩浩害怕老师,从而达到自己教育浩浩的目的,殊不知,这样的初衷和观点实在不恰当,不仅破坏了老师的形象,更拉大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孩子心中对老师和幼儿园的排斥。

  给家长的建议:

  1、切忌使用威胁的方法教育孩子,更不要让教师扮演负面角色。

  2、从实际出发,结合孩子的切身感受从正面树立教师的权威和形象。

  比如对孩子说,你看,老师每天早晨都在门口迎接你,抱抱你亲亲你,她多喜欢你呀,你是不是也喜欢老师呀。

  教师和孩子以及家长之间正是在这些看似平常的互动场景中建立起信任友好的关系。

  「“幼儿园可好了... ...”」

  情景:

  丁丁在幼儿园经常发脾气。比如毛毛正在玩玩具,结果丁丁一把抢了过来,老师说:“丁丁如果你想玩毛毛的玩具,要和毛毛商量,不能抢。”丁丁听后大哭起来,认定小汽车是他的。而且每次发脾气都会哭着嚷嚷:“幼儿园不好,幼儿园不好,妈妈骗我!”

  分析:

  丁丁奶奶为了使丁丁喜欢上幼儿园,说了很多关于幼儿园的好话,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什么老师和小朋友都会让着你等等,这些话显然夸大且失实。别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儿,他们会把大人的话记在心里,一旦发现现实远不是那么回事儿,巨大的心理落差会使他更加烦躁不安甚至逆反。

  给家长的建议:

  1、客观如实地让孩子了解幼儿园,了解老师,不要给孩子编造虚幻的承诺。

  2、配合老师培养孩子遵守幼儿园生活和游戏中的各项规则,学会等待,学会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3、当孩子产生失落心理和挫败感的时候,家长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讲道理让孩子接受和适应现实,同时转移孩子注意力,启发孩子发现和感受其他方面的积极情感体验,冲淡消极体验,帮助孩子重新找到快乐和满足。

  教师对于孩子来说,是入园后最新接触也是接触最多的成人,教师会积极主动地通过与孩子的对话、通过组织活动、通过对孩子一日生活的细心照料等等途径来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好感。

  但是,家长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同样也很重要。如果家长能够启发孩子也有所理解和感受,孩子很快会喜欢上老师和幼儿园。

(供稿:郭彤洋   校对:郭彤洋   张洁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