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新小班进餐问题解决之法

时间:2016-08-19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新生入园,最让老师头疼的一件事如何安抚孩子情绪,除此之外应该就是如何引导孩子们吃饭。餐前洗手、排队取餐、饭后送餐具、洗手漱口擦嘴对于这些刚刚离开家人走进幼儿园的新生孩子来说无疑是个挑战。

  一顿饭下来,桌子上、地上、孩子衣服上到处都能看到饭菜残渣,整个教室就像战后的战场一样一片狼藉。三个老师更是说破了嘴、跑细了腿,弄得大汗淋漓,筋疲力尽,然而情况并没有多少改善,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与大家分享几个解决方法,希望能对老师日常工作有所帮助。

  一、进餐坐姿不对

  多数孩子是可以自己吃饭的,但多数情况下都是吃着吃着就开始东张西望,或开始玩东玩西,或是开始仰着吃,饭菜汤从碗里舀出,到放进嘴里的过程太远,而且孩子年龄小,手的控制能力又不好,以至于汤和饭有三分之一进到嘴里,而多一半洒在身上、地上、桌子上。

  措施:

  老师可在吃饭前对孩子们进行正确吃饭姿势的示范和培养,并将正确的坐姿示范给孩子:身体坐直稍向前倾,两只胳膊都放在桌子上,一手拿勺,一手扶碗,头稍低,眼睛看着自己的饭。

  吃饭时,老师可以提示孩子们“低头吃”,协助孩子把小椅子往前挪,减少碗到嘴直接的距离。同时可以在区角开展喂豆子、喂娃娃吃饭的活动。

  问题二:嘴里塞满,难以下咽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班孩子嘴里塞得满满的,可就是不往下咽。这有可能是因为孩子不会正确的使用牙齿进行咀嚼,他们经常将饭菜放进嘴里后用前牙一点一点的嚼。前牙是用来切碎食物的,而真正用来磨碎食物的后牙,也就是磨牙,但孩子们却做不好这一点。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孩子可能不爱吃此类饭菜。

  措施:

  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例如语言活动、美术活动,在教儿歌或涂色时,教给孩子们简单讲解牙齿的分工,告诉孩子,后面的牙齿最有力量,用它嚼,能很快把饭菜消灭掉。

  同时在进餐时,老师可以需提醒孩子们用后牙咀嚼,用手指轻轻指指后牙的位置,让孩子更清晰明白的知道后牙在哪里。

  另外可与家长达成共识,提醒孩子在家也注意咀嚼方式,通过这样的方法,孩子们咀嚼的习惯肯定有所改善。

  问题三:挑食、偏食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了,就像前面提到的,孩子会把不爱吃的食物一直含在嘴里或者干脆不吃,留在碗里。更有“聪明”的小孩,把不爱吃的食物扔在地上,有的怕老师发现还会踩在脚下。在家里,大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自然会把孩子爱吃的优先给孩子吃,孩子不爱吃的一般都会吃的少,或不给孩子吃,由此养成了挑食、偏食的习惯。

  措施:

  一、餐前调动情绪。

  孩子们都好模仿,老师可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在每天等餐前进行情绪调动工作。老师可以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出自己对这个菜的喜欢,并告诉孩子们喜欢的原因。

  比如孩子们不爱吃菠菜,老师可以夸张的大声说:“哇,今天我们要吃菠菜,我最喜欢吃了,因为有一个大力水手叫卜派,他只要吃了菠菜就会变得力气特别大,力气大的他可以帮助很多人,还可以打到坏人。所以老师最喜欢吃菠菜了!”并用力的闻闻菜的香味,做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此时可以问孩子们:“有哪个小朋友想成为大力水手?怎么才能成为大力水手呢?”小朋友们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起来了。

  二、逐渐加量。

  不愿意吃的东西摆在面前,是一种压力,非常影响幼儿进餐的情绪。这时对量的有效控制,有助于给幼儿减轻心理压力,更容易接受本不愿接受的食物。

  老师可以鼓励孩子,这次就尝一小口,试试味道。反正就是一口,吃下去不会有太强烈的反应。因为少,压力相应的就会比较容易排除。这一步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得让他的身心慢慢的适应食物、接受食物。第二次可以让孩子吃两口,这是一个慢慢的过程,由少到多,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等待。表扬可适时给予,让孩子的行为及时得到老师或同桌其他小朋友的肯定,给他信心,感受到来自老师、同伴的关心。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