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园长:查班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时间:2016-08-05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说起生活常规,可能很多人从刚接触幼教专业时就总听他人挂在嘴边:“XX班常规真好啊”“XX班常规太差让人头痛”。幼儿园生活中,无论是上课、游戏、吃饭还是户外活动,哪怕上下楼梯都有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让幼儿园有序的运转,也保障了幼儿日常活动的安全。

  但尽管如此,在幼儿园的实践工作中,由于生活环节涉及的内容琐碎细小,千篇一律的吃喝拉撒容易让教师感到乏味,进而忽视了细节,久而久之难免出现松懈的现象。

  尤其是小班幼儿刚刚入园,还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未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

  这也就要求园长在查班时更加细致,才能为小班教师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和帮助。

  因此,老乔在对小班进行日常查班指导时,总会先提前选择好适合的查班方式,像此次查班采用的就是跟班检查。

  ■ 跟班检查

  跟班检查是指园长利用半日或者一日的时间到班级中去,对教师进行全面的检查指导。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教师在照顾幼儿时可能出现的疏忽,园长在查班时要及时发现并查漏补缺。在检查中,既要观察幼儿对常规的掌握能力,也要注意到教师的教导能力。

  像老乔这次检查的班级,幼儿在午睡穿脱衣服的环节存在困难.大部分幼儿只会脱不会穿,午休结束起床时,休息室里总是一片混乱,有人叫有人喊,还有幼儿因为穿不好衣服大哭,等到教师给所有人收拾好,一个小时已经过去了,严重影响到了幼儿下午的正常活动。

  针对这个问题,老乔进行了记录,并在查班结束后对教师进行了指导。老乔建议教师可以从简单的衣服教起,先跟家长们打好招呼,让家长在一段时间内尽量给幼儿穿教学需要的简单衣物,待幼儿掌握穿脱技巧之后再逐渐学穿复杂的衣服。教师要多准备一些小游戏,不要求幼儿一次掌握所有,一点点的引导他们学会不同类型的衣服穿脱方法。

  跟班检查是对各常规环节进行的较为全面的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往往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园长查班要以发现问题为主,以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为宗旨。

  但跟班检查也有它的缺点,比如耗时长,需要园长拿出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因此,根据对检查的要求不同,老乔采取的查班方式也有所不同。

  ■ 定时检查

  这类检查属于计划性检查,也是最为日常的一种检查。通常用来对幼儿来园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以及园所规定的卫生消毒、餐点准备、清洁整理等,是园长对教师在幼儿园制度的执行方面进行的检查。

  ■ 目标检查

  这种检查方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常规工作中的个体问题,检查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针对某个日常活动的环节,二是针对某一位教师。针对某个环节的检查可以由面到点,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后再做整体要求;针对某个教师的检查需要由点到面,从教师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来看结果。

  老乔幼儿园里有个班级经常做操比其他班级晚一会儿,有时五分钟有时十分钟。针对这一“特例”情况,老乔特地去该班做了一次观察指导,发现是由个别幼儿饮水问题造成的。在得知原因后,老乔主动与教师商讨可行的处理办法并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

  ■ 随机检查

  随机检查又叫“突击”检查,相信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检查方式了。这类检查最容易看到幼儿在班级生活中的日常状态,园长通常会在查班前10分钟通知教师,然后进班检查,重点是检查教师的常态工作情况。但这种检查方式也有缺点:园长把教师“杀了个措手不及”,反而让教师手忙脚乱出现失误,若此时园长再“窥斑见豹”,教师可就是有苦说不出了。

  在进行该类检查时,园长要选择好进班的时间和所在的位置,尽量不要给教师造成压力或影响班级的日常活动,导致主次颠倒,失去了随机查班原来的意义。

  除此之外,由于幼儿生活常规和卫生密不可分,园长还可以联系实际情况,安排保健医一起共同查班。主要针对幼儿卫生问题进行检查,如是否及时剪指甲、有无鼻涕口水等。保健医可以从专业角度出发,给幼儿教师更好的建议。

  查班指导并非一件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老乔通常会在查班结束一段时间内继续跟进,或是隔段时间再进行一次随机检查,确保查班有效果、教师有进步,才算是真正达到了园长查班的目的。

(供稿:郭彤洋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