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7-05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作者:刘艳萍
课堂上的孙建锋幽默风趣、激情四溢、游刃有余。他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听课教师折服,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掌声。但是,最让我感慨的,是他在课堂上作为师者对学生深入到骨子里的尊重与柔软。
一次次蹲下
配合孙建锋进行课堂展示的是我们学校六年级的学生,因此我比较熟悉。我知道这些孩子平时是习惯站起来回答问题的。但是那天,或许孙建锋的亲切感染了他们,孩子们竟然都是坐着回答问题。听课时埋头记笔记,再抬头就可能找不到孙建锋了,原来他蹲在了孩子们的身边。
数不清那堂课孙建锋瘦弱的身体蹲下多少次。课后我问他,这样频繁下蹲你不累吗?孙建锋却笑着说:“一点儿也不累。”
陶行知说:“唯有平等,才能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完全消除,才会发生人格的互相感化’。”这一蹲,是孙建锋的一个动作,更是他的一种理念,他用自己骨子里对学生的尊重,消除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心中种下一个念头:教师和我们是朋友,是平等的。这样,不知不觉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一阵阵掌声
在这堂课上,充满了孙建锋对学生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在他的引领下,偌大的报告厅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比如,在课前交流环节,孙建锋给学生带来了几个成语。有个学生对成语“囊萤映雪”的第一个字读得不准,孙建锋很自然地请其他学生帮忙,读错的那个孩子不仅纠正了读音,还带领全班同学又读一遍。孙建锋评价说:“第一次不认识,但听别人说一遍就能当老师,难道不值得掌声鼓励?”
在学生交流小猴子更喜欢和毛巾妈妈在一起,还是更喜欢和奶瓶妈妈在一起时,有个女学生这样回答:“我认为小猴子更喜欢和毛巾妈妈在一起,因为毛巾妈妈能给小猴子带来温暖,虽然不能带来充足的食物,但是能和温暖的妈妈在一起就是幸福的。”孙建锋紧接着说:“你是一个内心温暖的孩子,值得赢来大家的掌声。”
每一次掌声,都饱含着孙建锋对学生的赏识,也饱含着学生对自己和学习伙伴的激励。整堂课,孙建锋充满人情味的评价就像一条潺潺的小溪,在每个学生心头荡漾,使学生感受到了温暖,他所倡导的平等对话的语文教学,就在师生彼此的柔软中生成了。
向更深更远处引领
如果说尊重学生是一种品质,理解学生是一种涵养,善待学生是一种胸怀,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在课堂向更深更远处前行是一种义务。
对于什么是柔软,有学生答:大自然是柔软的,青草是柔软的,友情是柔软的……当一个学生说“妈妈的乳房是柔软的”时,这群还处在懵懂时期的孩子发出了轻微的哄笑声。孙建锋巧妙抓住这一时机,如此引导:“人类都有生母,都吃过母亲的奶,你是一个吃奶不忘母恩的孩子,应该给你掌声。”这样的引领,让本来想笑话别人的学生有所思考,也让本来会感到难堪的学生充满温暖,这样的引领不是朝着柔软的方向前行吗?
课堂上,学生遇到了一个生字。在请教同学和查字典两种方法都行不通时,孙建锋耐心地询问:“要不要求助别人?”然后,他引导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教别人。最后这个学生大大方方地转身,向身后听课的教师进行询问。孙建锋继续引领,“老师告诉你了,你要做什么?”然后,这个学生又向帮助他的教师表达了谢意。
换位思考一下,遇到这种情况,我可能会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的正确读音,但这样仅能帮助孩子记住一个字。孙建锋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仅引领孩子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并且学会感谢那些在困难时刻给自己帮助的人。这对于孩子的意义就不只是认识这个字了。
泰戈尔曾说:“不是锤的打击,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像水那样柔软,就能更接近学生的心灵。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