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6-30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对于家有三岁孩子的妈妈们来,奖励、惩罚制度,想必都是屡见不鲜的,尤其是很多的中国家庭,一般都是一张纸分两边,左手记录奖励事项,右手则写下所受的惩罚,妈妈感慨中国父母用心良苦的同时,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从一位美国朋友那里学到了只奖励、不惩罚的正面教育之法,经过自己的改良,以更适应哥哥的性格特点为出发点,适用了一段时间,效果还真不错,妈妈在这里分享给大家。(注:出于对妈妈拙劣笔迹的掩盖以及明明个人隐私的尊重,就不分享具体奖励事由了。)
奖励约定:针对哥哥的性格以及兴趣爱好,妈妈与小朋友对于贴纸奖励达成如下约定;说是约定,其实很多时候,还是妈妈占了主角。虽说有显对于哥哥的不公平之处,但只要小朋友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与抗议,妈妈认为就是被双方所认可的。
【积少成多】妈妈与哥哥达成的“协议”是,小朋友表现好之时,妈妈会奖励其一枚贴纸,然后在“贴纸奖励”上记录一笔,如果集齐10枚贴纸,哥哥就可以得到一项奖励,这奖励由哥哥自己提出,妈妈视情况决定是否可行,如买一个大气球、和爸爸来一次周末的地铁之行等等。
【自选贴纸】家里贴纸的来源渠道可谓是既繁又杂,有哥哥自己在超市里挑选的,也有平日里购物免费所得,还有爸爸从单位里带回来的,而且对于每一种贴纸,哥哥都有不同的喜好与偏爱。因此,这做了值得表扬的事情,都是由小朋友自行选择喜欢的贴纸;而且妈妈还会经常为哥哥的贴纸盒补充一些新项目,这样哥哥每次在挑选之时,都会小有惊喜。为了这份惊喜,也要努力多得贴纸,也可谓是一种激励制度吧!
【事后奖励】对于哥哥的贴纸奖励,妈妈一般都不会提前告知,并且很是拒绝诸如“如果…就奖励你一枚贴纸”之类的话语。原因很简单,如果妈妈提前许诺,那么哥哥为了这枚贴纸,也会表现得非常棒;小朋友的努力,是为了这枚贴纸,而不是为了这件事情本身,也就失去了激励与赏识的效果,有悖于妈妈此方法的初衷。其实,这里还有一项暗示性的鼓励则是,正是因为事后奖励,所以哥哥并不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可以得到妈妈的赏识,于是乎,为了争取得到更多的贴纸,想必小朋友事事都会努力做好,无形中,也就变成了一个乖孩子。
【主动要求】当然,有些事情,哥哥也会自己主动提出来,“我如果…妈妈就给我一枚贴纸,好吗”?如哥哥很是排斥使用公共卫生间,但有这么一天,小朋友自己主动要求,“妈妈,我和爸爸一起去卫生间嘘嘘,那么回家你可以给我一枚贴纸吗”?这种要求,妈妈肯定是会答应的,也算是一种鼓励与奖励吧!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哥哥的愿望和要求都是可以得到满足的;当然,想必哥哥心里也是很清楚的,什么样的要求可以提,什么样的要求肯定不会被妈妈所认可。
【渐退渐进】几乎是每件事情吧,刚开始的时候,妈妈一定是会大肆鼓励的,因此每次哥哥做到了,妈妈都会大张旗鼓地奖励其一枚贴纸;但...当这件事情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已经固定成一种习惯了,如果小朋友不再要求,妈妈也就不再给予奖励了。如:有时弟弟会去抢哥哥正在玩的玩具,哥哥要么生气地大叫,要么就是将玩具拿走,刚开始之时,是在爸爸或妈妈的督促下,哥哥才勉强分享,或者拿另一件玩具给弟弟;也就是那么1-2个星期之后,对于当初的“督促”,哥哥完全可以自觉做到了,并且已经形成一种习惯,那么这贴纸奖励就渐渐隐退并取消了。
收益多多:简简单单的贴纸奖励,所带来直接的与间接的收益与效果,都是无穷无尽的。妈妈觉得,这里不但有对哥哥的赏识教育,而且还有妈妈育儿心态与理念的一种彻底转变。
【催化作用】只奖励、不惩罚,其实也是为了达到一种催化剂的作用,哥哥的良好表现得到了妈妈的奖励,小朋友从中获得自信与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表现就形成一种习惯化;那么小朋友的良好表现,也就成为一种稳定行为。妈妈之所以设立贴纸奖励而非惩罚,就是要在一种激励与赏识的环境中,将哥哥的这些良好表现催化并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
【寻闪光点】哥哥受到表扬,不但有成就感、荣耀感,而且还会以此而带动同件事情的其它方面进步;而妈妈所要做的则是一种育儿心态与理念的转变,在负面的事情中,也要找寻出闪光点,从哥哥的不对、不是或错误中,找出值得表扬的地方,并给予暗示与赏识。以按时结束早餐为例,虽说刚开始的收效甚微,几乎每天都做不到,但妈妈还是按捺住心中的怒火,每天绞尽脑汁地表扬小朋友:
-“今天8:20吃完,比昨天早5分钟,值得表扬,妈妈奖你一枚贴纸,如果明天再提前一点,就更完美了”;
-“虽然没有在8:10吃完,但吃了很多水果,也不错,妈妈奖你贴纸,只是希望明天可以吃得更快一点”;
-“今天可能妈妈准备的早餐太多,你吃不完,但还是在8:10就结束了,不错,也可以奖励你一枚贴纸”。
【正面激励】这也是一种【催化作用】的效应吧!其实这也正是只奖励、不惩罚的初衷,妈妈在设立这项规定之前,也问了自己几个问题:1.妈妈从中想强化的是什么?2.什么样的方法才是哥哥最喜欢、最愿意接受的?3.此规定对哥哥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积极的?还是被动的?明晰这几个问题,妈妈所要强化的是一种良好表现,而哥哥最乐于接受的是奖励而非惩罚,激励与赏识的教育,所带来的影响总是正面而积极的。因此,对于哥哥来说,咱们还是多点奖励、少点惩罚吧!并且将奖励公布于众,而惩罚只埋藏在记忆的深处,并逐渐忘却。
【提醒鼓励】其实这也是妈妈将这张“贴纸奖励”表贴在家中醒目位置的原因,对于哥哥的教育是双重的:一是小朋友抬头即见,看到自己已经得到了那么多的贴纸,也会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做得更棒”、“得到更多的贴纸”;二是家里来了客人,尤其是同龄小朋友,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到哥哥的“立功”表现,一定会对小朋友大加赞赏一番,这也不失为一次鼓励教育的机会。
【持之以恒】很多妈妈也许会因为小朋友的一次良好表现就给予奖励,但妈妈采用【积少成多】之法(见前文),原因有三吧:1.为了让哥哥体会到努力后的甜蜜与开心;2.鼓励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否则小朋友会为了得到一份奖励而只做一次,就再也没了兴趣;3.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奖励,并且会更加努力地再次争取奖励。总而言之,就是培养与鼓励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与态度。
【学习汉字】这也可谓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吧!通过对哥哥奖励的记录,也让小朋友认识了不少的汉字。每次妈妈为哥哥记录下良好的表现,小朋友都会请妈妈用手指着汉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告诉其是什么,而且自己还会像模像样地念上一番。虽说对于年仅三岁半的哥哥,妈妈真的不求其这么早就开始学习汉字,但久而久之,对于一些频繁出现的汉字,如“吃饭”、“帮忙”等,在其它童书中出现时,哥哥也可以自行辨认出,无形中也加强了中文汉字的学习。
【加法计算】这又是另一个意外收获吧!因为妈妈每张纸上只有5项贴纸奖励,于是乎,想得到10枚的大奖,那么小朋友就要学会做简单的加法计算,比如说,一张纸上已经贴满了贴纸,而另一张纸上还有3枚,那么爸爸或妈妈就要考考哥哥,“5+3=?”不会没关系,咱们可以慢慢学,也可以掰着手指来“计算”,不管何种形式,都是一种学习吧!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