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暑期 孩子安全不能放假!

时间:2016-06-2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防溺水

  炎炎夏日,正是亲水消暑的好时机。但是,一些学生游泳时不是去正规的游泳池,而是去水库、小河等地方游泳,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溺亡事件。因野外游泳和水边嬉戏而导致溺亡事故的占了很大比例。

  建议

  在正规泳池内也要预防溺水:

  1.在人多的地方孩子容易兴奋,家长要严密看护,眼睛一刻不离孩子;

  2.不会游泳的孩子,如在水中,要保持与他随手触及的距离;

  3.穿合格的救生衣;

  4.远离排水口;

  5.学会基本的急救技术;

  6.记得急救电话。

  防跌落

  暑期跌落意外是高发期。频频发生幼童跌落意外,都因大意的父母所为。

  建议

  1.加强防护措施,安装护栏的话,最好间隔在5厘米以下;

  2.不要在窗户下放置任何能攀爬的物件;

  3.不要养成开窗拉窗帘的习惯;

  4.告诉孩子任何时候不要靠近窗户;

  5.不要反锁房门,有事情可以托付给邻居照顾。

  防拐骗

  在中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儿童被拐骗现象非常严重,每年都有儿童因此失踪。那么,家长该如何有效增强孩子防拐骗的自我保护意识呢?

  列举几种常见的诱拐方式:

  1.第一种手法称为“权威诱惑法”。

  即拐骗者能叫出小孩的名字,然后告诉孩子说,受爸爸或妈妈委托,前来带孩子回家,甚至说得到了老师的同意。这类“权威诱惑”通过骗取孩子的信任感而诱骗孩子。

  2.第二种手法称为“物资利诱法”。

  例如,“小朋友,在我的车里面有一个礼物给你。想知道是什么吗?跟我到车里去看看吧。”这种方法利用诱发孩子的好奇心而达到拐骗孩子的目的。

  3.第三种手法称为“带路引路法”。

  诱骗者利用孩子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有意引诱孩子。例如,“小朋友,你知道去酒店的路怎么走吗?你能不能带我去啊。”家长要告诉孩子应对上述各种诱骗手段的方法。对于前两种诱骗,要求孩子至少一定要直接与家长和老师通话确认。因此,必须要求孩子能记住家长的手机号码。而对于类似“带路”的要求,为了保护孩子乐于助人的品格,同时又避免可能受到的伤害,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用指路法帮助他人。

  安全乘坐电梯

  电梯和扶梯在方便了现代人生活的同时,各种事故和悲剧也在不断上演。究其原因,除了电梯质量问题之外,儿童乘坐电梯时行为不当也是事故频发的主因。

  建议

  1、不要在乘扶梯时看手机、IPAD

  2、不要让孩子单独乘扶梯,要有家长看护

  3、不要踩在黄色安全警示线以及两个梯级相连的部位,更不要在扶梯上走或跑

  4、不要将鞋及衣物触及扶梯挡板

  5、不要在扶梯进出口处逗留

  6、不能将头部、四肢伸出扶手装置以外

  7、不要蹲坐在梯级踏板上,随身携带手提袋等不要放在梯级踏板或手扶带上

  8、不要携带婴儿车等大件物品乘扶梯

  9、不要将手放入梯级与围裙板的间隙内

  10、不要逆行、攀爬、玩耍、倚靠或争先恐后

  远离机动车

  全国各地在青少年、儿童等低龄群体身上发生的与车有关的安全事故频繁见诸报端,其惨烈结果都令人痛心。

  建议

  1.教育孩子不在车辆附近玩耍。

  2.教育孩子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

  3.不抱着孩子坐前排。

  4.不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5.不让14岁以下儿童坐副驾驶。

  6.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供稿:郭彤洋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