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孩子开始画画,家长必备宝典

时间:2016-06-1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对儿童画的四个误解:

  误解1、儿童画就是孩子涂鸦

  不完全对。孩子的涂鸦属于孩子绘画的低级阶段,虽然也是儿童绘画作品,但主要还是以无意识绘画为主。我们通常所说的儿童画,指的是孩子画的那些有形象、有色彩、有场景、甚至有情节的画。

  误解2、画画一定要画得像

  常有一些忧心忡忡的父母,指着孩子的画说:“他为什么总是画不像?”其实,并不一定要画得像才算是画得好。毕加索的画毫无疑问是杰作,可是他画的那些事物与现实生活中一模一样吗?难道你没有看出孩子的画与大师之间的某些联系吗?所以请不要用像不像的问题框住孩子想象与创造的翅膀。

  有些父母是以老师的示范为准。可老师也是普通人啊!他自己也不能肯定这次画得会和下次一样。老师的作用只是指引。孩子在作画的时候,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父母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老师画了个红太阳,而不允许孩子画一个绿太阳。

  也有些父母是以其他孩子为标准的。看到其他孩子画得好,就会说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能画得和别的孩子一样好。这涉及到年龄、基础的问题。要一个3岁的孩子比5岁的孩子画得好是比较困难的,让一个刚刚学画画的孩子超越一个学画两年的孩子同样也可能是个难题。当然,绘画小天才例外。

  说了那么多,只有一个意思:不要强求孩子,一切顺其自然。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应该鼓励他。

  误解3、儿童学画画不需要学的

  虽说孩子的画“发乎天性,难得的就是自然二字”,但要让孩子那些自然纯真的涂鸦之作成为一副好的作品,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画画需要一定的知识经验的积累,没有积累,孩子想画画也常常不知道从哪儿画起。所以,在孩子小时候,他画的画很多都是线条,没有具体的形象,不仅没有构图,涂色也没有章法。学习的过程就是孩子积累知识的过程,孩子不仅知道该从那里起笔,在表现事物形象、构图和配色等方面也会上一个层次。

  误解 4、学画画就要多参加比赛

  这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因为孩子在画画时,是非常放松的。一旦你给他压上了参加比赛甚至获奖的任务,孩子画起来就有压力,反而画不好。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三岁前的孩子视觉发育非常快,事物在眼前呈现,他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他需要把这些感受表达出来。可是他的语言发展并不完备,所以绘画就成了他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

  三种做法,可以让孩子充分地表达

  1、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

  如果没有地方画,孩子就会在被子、衣服、墙上、沙发上画,家长会因为怕脏、怕乱而限制孩子画。

  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比较独立的空间,让他感觉很自在,哪怕空间小一点也没关系,阳台、房间的角落都可以。同时要给孩子提供美术材料,如画笔、颜料等。

  2、不要提供参照物

  有时孩子会说:“妈妈,我画得不好。”他这样说,是因为有一个所谓的“好”的参照物。这种参照物尽量不要有,不然孩子会觉得自己画不好这个物体,就不愿表达了。

  3、赞美孩子的作品

  不要看到孩子画得不像,就觉得他画得不好,其实我们成人也不可能画得很像的。画得像不像,是我们成人看世界的习惯,但绝对不是美术作品的衡量尺度,我们通常认为一幅好的画应该把世界再现出来,其实更好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再现,而要表达画家的各种观念和创新。

  4、不要让孩子在既定的框框里画画

  很多家长会去买教孩子练习涂、描、填之类的图画书,其实这对孩子美术才能的发展是不利的。

  孩子的思维本来是发散的、变化的,可是你给了他一个框框,他只能在固定的范围里涂色,或者只能按照规定去画,比如树干一定要涂成棕色的,西瓜一定是圆的、绿的。孩子以后一画西瓜就是绿的,他的思维已经固定了,他不会去想,如果把西瓜切开,就变成红色的了。

  孩子的每一幅画里都是有故事的

  理解孩子的绘画

  孩子在画面上呈现出来的东西,可能只是一团颜色,一些线条。父母有时会说,孩子画得很乱,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但是如果你用语言和孩子沟通,你会发现,他的每一幅画里面都是有故事的,他画的每一笔都是有意义的,在我们看来抽象的作品在孩子的世界里都是具象的。

  有个孩子画了很多条线,父母以为是电线之类的。但孩子却说,这是楼上漏水了,把墙都淹了。这是他的一种生活经历,父母可能早就忘了,而且会认为这个经历对孩子来说都算不了什么,但孩子却用图画表达出来了。

  孩子会去关注生活中很特别的一些事情。所以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交流,不要凭表面的东西去看孩子的画。

  色彩中融入了孩子的生活和情感

  色彩是绘画里极大的奥秘,色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说“赤橙黄绿青蓝紫”,其实中间的颜色都被忽略掉了。但孩子的视觉感受和发育都需要吸收非常丰富的色彩。如果在绘画的敏感期就练习调颜色,孩子可以形成很独特的色彩感觉。

  可是,现在大部分家长只给孩子单一的笔,如油画棒,这是硬笔,画出来的颜色都是线条,孩子要逼迫自己从线条里面去找色彩。

  要么就是很早让孩子涂色,其实涂色要涂成一片以后,才能看到颜色的效果,所以它并不是对孩子直接的色彩刺激。最好是给孩子提供干净、无毒的颜料,让他调出颜色来。孩子也可以去触摸颜料,感受颜料的质感。

  孩子学画过程中的常见难题:

  孩子胆小不敢画怎么办?

  A:孩子绘画的痕迹能够表现出当时心理状态。画面的形象和效果能表现出孩子的性格、胆量的大小。孩子表现出胆小的情况,一般是参加学习班或在周围有人时出现的。

  首先,应该经常对孩子给予鼓励。如果是在集体的环境里,应该营造一个愉快的绘画氛围。使孩子尽快溶于集体,不产生陌生感。不过高的要求,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鼓励孩子大胆动笔,没有一个孩子不会在纸上留下痕迹的,只要敢画就是成功。第一次画画一般是担心失败,担心教师评价。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的胆小。一般是没有得到教师或父母的积极评价。或是要求苛刻,孩子担心自己的能力而丧失了自信心。

  孩子画画色彩单一怎么办?

  A:首先看是不是孩子眼睛生理的问题。

  很多的孩子对某些色彩有偏爱,喜欢经常的使用某些或某一种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各种各样的颜色体会不同的感受。观察自己周围千变万化的色彩。并鼓励在自己的画中进行表现。教师可以设计色彩练习课,让孩子体会自己绘画中色彩丰富的感受。也可以看看其他孩子色彩丰富的绘画作品,并予以提倡。

  孩子经常画相同的形象怎么办?

  A:孩子经常画相同的形象,说明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形象的画法。画相同的形象有一定的习惯性。这些形象画起来比较顺利,容易从中体会到一定的绘画快感。

  有些孩子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提示他们真的去观察他们经常画的那些形象,从中不断的有新的发现。在把发现的东西在熟悉的形象上表现出来。鼓励他们去发现其它的形象,并大胆尝试把它们画出来。比如:有些孩子经常画那种三角房顶、田字格形窗子的小平房。那么可以提示观察一下现代街道上的美丽的建筑。再观察街道上的车、人、树、路灯、广告等等。逐渐增多绘画的形象。

  有些孩子是因为特别喜欢某些形象或某一方面的内容。比如:美人、动物、战争等等。但是具体的形象的动作、服饰、样式还有些变化。熟能生巧,巧能生变,这样不一定是不好。这些孩子绘画的内容有一定的局限。可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扩大兴趣范围。感兴趣的事物多了,有意识观察了解的就多。这样就容易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作品的内容会逐渐丰富起来。

  孩子的绘画兴趣减弱怎么办?

  A:首先应该分析了解绘画兴趣减弱的原因。有些孩子刚学习绘画时还好,过一段时间绘画的的兴趣就减弱了。可能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得到的积极评价少或经常得到周围人的批评和打击,减弱的学习的动力;或是自己不能适应学习的难度,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或是学习的内容不全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是课后作业成为自己的负担,不完成或完成不好遭到批评、强制完成。引起反感。引起兴趣减弱的原因多种多样还得具体分析。

  孩子在绘画时总是用橡皮擦这样好不好?

  A:不好。除非孩子在绘画时把物体画得太小(这必须要改正),其他情况都尽可能不用。

  因为橡皮用多了会使孩子养成许多坏习惯,如不自信而不敢大胆画,不能保持绘画时感情的连续性。

  形成习惯性涂改后,还导致孩子绘画时不能认真思考,落笔随便草率,这对孩子以后的绘画学习会有不良影响。

  孩子画得很小很零散怎么办?

  A: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进行纠正。

  比如,可以规定一个形象的标准:如用自己的与所画的形象相比。

  可以让孩子学会充分利用空间,在小的空间里可以画一半形象,也可以让形象相互遮挡。物体画大了,数量画多了,画面自然就充满了。

  孩子喜欢用线画,不喜欢上色怎么办?

  A:绘画作品是否着色不是评价作品好坏的标准,绘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单线的绘画、黑白绘画一样可以成为好的作品。

  在儿童绘画的学习中,根据不同的训练要求和不同的训练目的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

  如:在造型训练中,就是可以把精力集中到线描练习上。并且,线描造形训练是绘画学习的关键内容。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