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从提问到探索

时间:2016-05-12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著名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成就都是通过不断的追问和不懈的探索才取得的。那么,如何使孩子的提问发展到进一步的探索呢?

  看似可笑的问题

  ——不都直接给出答案,不嘲笑

  面对孩子的问题,有的家长总是直接给出答案,这样虽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但也可能不利于他进一步的探索。还有的家长会直接否定或者嘲笑孩子:“你问的什么呀,成天胡思乱想”“你傻呀,这都不知道?”这种回答会终止或扼杀孩子探索的欲望。

  比如孩子问:“夏天会下雪吗?”以下回答方式,是不是会启发孩子有更多思考呢?如果孩子有类似问题,家长可以尝试一下。

  小贴士

  多种回答方式

  反问式回答:你觉得会吗?

  暗示性回答:会吗?

  鼓励性回答:那你认为应该是会还是不会?

  建议性回答:你可以想想都什么情况下才会下雪。

  类比性回答:就像白天不可能出现星星一样,你觉得会吗?

  推测性回答:你是不是想问:“为什么昨天听的故事里,夏天下雪了?”

  约定俗成的问题

  ——给变通的可能

  儿子浩然4岁半了,会问我:“为什么红色叫‘红色’?“为什么过了1是2,过了2是3……?”

  名词、称呼、数字等大人习以为常的事物,对孩子来说却是新鲜的。对这类问题,要避免不容置疑的回答——“本来就是这样的。”可以告诉孩子这些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名称和含义只要人们都认可就可以改变。比如可以重新约定数字或字母的含义,有的密码就是这样编成的。这样的解释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

  专注于某类问题

  ——围绕兴趣进行拓展

  如果孩子经常提出关于同一类事物的问题,比如,孩子围绕汽车提出了各种问题,家长就可以依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通过画汽车、观看汽车模型、用材料拼装汽车,以及给孩子讲汽车发明和生产的故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等多种形式,来满足孩子的兴趣,促使孩子对汽车进行深层的观察和思考。

  自然现象问题

  ——从身边开始观察

  自然界的万物都是密切相关的,孩子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总是感到好奇和神秘。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从观察周围的自然物开始,比如,在小区里观察不同季节树木、花草、鸟类的情况并进行记录,孩子就会逐渐了解四季与花草树木、鸟类之间的关系,进而逐渐理解万物相互联系的自然法则。而一旦孩子理解了万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就会从关系的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大有裨益。

  总之,回答孩子问题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个大的原则——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意识,启迪他们的想象力。为此,在回答孩子的提问时或者回答后,要经常问自己:“我的回答是否保护了他的好奇心?是不是能激励孩子的探索欲望?是不是发展了他的想象力?”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