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胡海默:这是所有妈妈的通病,育儿专家也中招!

时间:2016-05-09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1. 唠叨是隐形的控制,都是打着”妈妈都是为你好“的名义对孩子行为的控制。

  妈妈为什么要一遍遍的重复说相同的话,或者类似的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期待孩子按她说的做。只要还没做,就要不停的提醒孩子。这样的后果就是对孩子软性的控制,一方面告诉孩子你可以自己做决定 ,另一方面当孩子没有按自己期待的去做时,或者说看到有可能出错时,又忍不住遥控指挥。

  如果孩子对妈妈反抗或者有一丝丝不满表现出来 ,妈妈都会非常的失落和伤心:妈妈都是为了你好,孩子你为什么就不领情呢?

  2. 唠叨是一种习惯,看到与自己理想中不一样的或者妈妈对孩子有所期待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反复向孩子表达。

  有的时候成人对自己要说的话,并没有那么多的思考,尤其是对孩子说的话。在成人看来,这是我最爱的宝贝,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孩子好的,孩子自然也可以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和自己最爱的人说话哪里还需要反复琢磨,当然有什么说什么就是爱的表达了。

  还有一点就是爱之深,痛之切。我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孩子受伤、吃苦,我当然是要随时随地提醒我的孩子避开危险、不犯错误。有了这两点,妈妈对孩子的唠叨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3. 唠叨有时是自相矛盾的,前面想让孩子快一点,再一句又会提醒孩子慢一些。而这样矛盾的表达,家长往往不自知。

  自相矛盾的唠叨在表达时往往都隐藏着成人深深的焦虑和恐惧。是因为成人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不足,总是对周围的环境有太多的担心和害怕,所以会通过唠叨将这份焦虑和恐惧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向左会有这样的危险,向右又会出现另外的困难,不动也不是最佳方案,到底要怎样呢,成人也不知道。只有成人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安全感,在环境中能够安定下来,这样的唠叨才会减少,孩子才会和这个环境建立好的连结,孩子才能在环境中安定下来。

  4. 当孩子总是表现出来听不到妈妈说的话,甚至妈妈要重复好多遍,孩子仍然没有反馈时,孩子就是在屏蔽妈妈说的话。

  为什么孩子会选择自动屏蔽妈妈的话?

  一是他不喜欢妈妈说的话,他不想做,

  二是妈妈说的话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做和不做不会有什么区别。

  三是他知道妈妈这个声调说话时就意味着时间还早,来得及。

  很显然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做,都是来自于孩子和妈妈的互动经验。妈妈怎样和孩子说话,和孩子之间建立怎样的互动模式,就是妈妈要决定的,而且要在生活中去做。如果孩子能够体会到他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他自然会选择如何去做对他是有利的。

  5. 唠叨是父母表达爱的一种方式。父母通过唠叨表达对子女的关心,期待子女在人生的路上少走弯路,少碰壁。

  因为爱,父母才会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才会关心孩子生活中点点滴滴。也是因为这份爱,父母会忍不住告诉孩子所有他知道的,他能想到的。因为爱会不愿意看到孩子受一点委屈、一点伤害。己经成人的你,能否感受到你的父母唠叨背后向你传递的这份浓浓的爱意吗?

  只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爱太过沉重、 有的时候又不是那么容易看到或者体会到。

  孩子想要的就是父母的尊重、接纳、理解和支持。父母肯定我,我就知道他们是爱我的;父母给我空间让我自由去探索 ,我就知道他们是爱我的;父母在我提出需要时帮助我,我不知道他们是爱我的......孩子需要的直接表达出来的爱意,是充满正向引导的爱。

  6.父母对孩子的表达做到温和而坚持,就是向孩子表达正向引导的爱,孩子就可以收到父母的尊重、接纳和支持。

  当父母能够保持态度的温和,父母的心中一定是安定的、温暖的、充满爱的。带着这份安定、温暖和爱向孩子传递的信息,孩子会接收到,也会非常乐意去跟随。

  之所以会接着写一篇关于唠叨的文章,可能也是我的一个执念吧。昨天的文章发出后,我总是觉得没有把想说的话说完,我担心家长不能够完全理解我想要表达的,或者看了我所写也不知道怎样不去唠叨。所以我就又唠叨了一下。

  今天的唠叨可能也是我要去觉察我自己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所以家长朋友们,我们都在成长的路上,科学育儿是没有办法一蹴而就的,成人总是这样一边成长一边反思。尽力去做当下我能做到的最好,以此与大家共勉。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桐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