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4-15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其 实,这样的情况,很多是因为孩子外出和他人互动的机会不多,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也都是平和安静型的,孩子很少会看到激烈的场景和面部表情,所以不太理 解其他小朋友生气的表情。(注意!!如果发现孩子对人物表情和情绪的理解存在问题,又排除教养环境和方式的影响,要注意带孩子去做一个认知能力的评估,排 除其他问题。)
应对方法:可以用社交小故事来帮助孩子哦!
第一步、去找一些绘本或者视频,关于生气和小朋友打架的,和孩子一起看,告诉他,这样的方式大家都不喜欢。
第二步、去找一些表情图片,和孩子一起看看,哪些表情表示对方已经生气了,不耐烦了,哪些表情表示对方很友好。
第三步、再去找一些绘本和视频,示范如何正确而友好地邀请别人和自己一起玩。
第四步、在家里就各种场景和孩子进行模拟练习。
第五步、出去和小朋友在实践中锻炼,妈妈观察并进行反馈式修正。
第二、宝宝打人是源于对电视电影人物的模仿。
我 还记得我见过一个小朋友,拿着一根棍子,摆着一个酷酷的姿势,大叫:“你简直太可恶了,我要把你消灭掉!”我当时就愣住了,我这么可爱,咋就可恶了呢?然 后孩子她妈就解释了,孩子在模仿某部动画片里的人物呢!也看过网上有家长说,孩子自从看了《某羊羊》后就喜欢拿着平底锅敲爸爸的脑袋(可怜的爸爸)。
很明显,孩子的这种“打人”更多就是一种模仿的性质了,孩子觉得好玩,模仿能力又强,就会经常出现模仿电视人物的行为。不是有报道说,一个孩子模仿动画片人物,撑着一把伞从几层楼高的阳台上跳下去了么?所以你看,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真是非常重要呀!
应对方法:
一定要给孩子筛选一些合适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动画片,比如《小猪佩奇或者粉红猪小妹》(Peppa Pig)、《芝麻街》(Sesame Street)等,国内热播的《某头强》和《某羊羊》,还是建议尽量不要给孩子看啦。
有些妈妈,因为又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经常把电视一开,让孩子一个人看电视,然后自己去忙其他的事情。我非常理解这种一边带娃一边要做家务的辛苦和忙乱,我曾经一个人带两个不到三岁的娃在家,各种忙乱啊!
但是,如果可以,尽可能不要让孩子自己看电视,尤其是那些穿插广告多的,内容暴力的或者和年龄不符合的电视节目。实在腾不出手的时候,可以选好一个适合孩子发展水平和特点的电视节目,然后严格控制好时间,以及孩子和电视之间的距离。
那如果孩子已经看了,并且已经出现这些模仿行为了,怎么办呢?
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时候,坚定的阻止他,并平静而坚定地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妈妈觉得这样不好玩!”如果孩子不停止,立即带孩子停止任何的游戏活动暂时脱离现场,再平静地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别人会痛的,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带着孩子向被打的孩子道歉。
如 果有些宝宝还不明白“痛”的概念,在平时生活中,他摔跤的时候,撞到什么地方的时候,用语言向他描述他的感觉:“宝宝摔跤了,膝盖好痛呀!”“撞到头了, 有点痛吧,来,妈妈摸摸!”这样,孩子渐渐明白“痛”的概念了,下次你告诉他,他打人,别人会痛的,他就能理解了。要相信孩子是天性善良的,只要能够理解 到他人的痛苦和伤心,他们就会生出强烈的同情心,从而停止打人的行为。
也可以通过故事及绘本让孩子明白打人是不对的,可以参考的儿童绘本有:《我不再打人啦》(小黄鸭习惯养成系列)、《小手不是用来打人的》、《牙齿不是用来咬人的》、《不打人》(no hitting)等。
最后总结一下:妈妈们,不要因为看到孩子“打人”,或者因为听到幼儿园老师说孩子“打人”就轻易认定孩子是故意的,是攻击性行为,然后认为是自己的养育方式出了问题,一定要细致地了解清楚具体的情况,从而针对性的使用应对方法哦。
(供稿:郭彤洋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