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如何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能力与品质

时间:2016-04-0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大多数幼儿对故事十分感兴趣,他们在故事中学习知识,认知道理。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把握好时机,在故事中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与良好的品质。

  幼儿正处在人生的早期阶段,他们知识贫乏,认识能力有限。因而年幼的孩子常常不断地向成人提出“是什么”和“为什么”等问题。为使孩子对大千世界有所了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给孩子们讲述故事能生动地告诉他们“是什么”和“为什么”,从而为孩子打开知识的窗口。丰富幼儿知识,启迪智慧。是幼儿故事教学的重要功能。

  1、故事教学中如何进行?

  故事教学中应结合做做、玩玩,让幼儿动手、动脑,使幼儿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获得发展。

  (1)边做边说,兴致盎然

  教幼儿复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先发材料——油泥,让幼儿捏出小蝌蚪、青蛙、大白鹅、乌龟等,几个幼儿一组边捏边讲,然后再请幼儿做头饰和道具,投入到语言角。幼儿在活动时间里去表演故事、复述故事,允许在表演中进行再创造。

  (2)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自由想象、自由发挥。例如,孩子们玩毛线,他们抛、甩毛线,每次落下来的图形都不一样。我就请他们说说这些毛线图形像什么?有的说像高山、像小草、像云朵、像花儿;有的说学小鸟、学小鱼、学爬行的人,还有的说像象乌龟、像蝌蚪、像鲨鱼的大嘴巴……孩子们说出了许多,说了还想说。我又引导他们想一想,这些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慢慢地,全班每个幼儿都能站起来讲了。他们编了一个故事后,又重新玩毛线,玩了以后再编故事。在玩中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语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相信和依靠幼儿的内部动力,依靠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学习并积极与幼儿互动,要尽可能地表扬和鼓励幼儿。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思维活跃,言语敏感性强,在与幼儿的言语交往中能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2、故事教学的重要性

  (1)培养幼儿的品质与情操

  幼儿在故事中认知道理,反思自我,教师与家长应教育幼儿明辨是非,区分好坏,让幼儿说说怎样做才对。在故事《懂礼貌的好孩子》中,幼儿在大人的引导下能正确区分小猫懂礼貌,小狗不懂礼貌,我们要向小猫学习,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故事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在故事中,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为故事中的人物着急、担心、高兴、悲伤。

  (2)知识与情感相结合的教育

  故事还能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加深词汇记忆;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幼儿进行感性教育、挫折教育,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与语言的运用能力等,教师和家长要把握好教育时机,让故事陪伴着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成长。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