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胡海默:有爱心的妈妈从来不缺,世间只缺正常的妈!

时间:2016-04-0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络用语,在充满戏谑的语言背后,你感受到什么了吗?有没有感受到文字背后透出的万般无奈与无能为力,我相信大部分的成年人会和我有相同或类似的经历,小时候只要妈妈说冷就要按妈妈要求的配置全部穿戴整齐,否则别想走出家门;

  长大后,妈妈的强制命令起不到威慑作用了,就开始唠叨。只要穿戴没有达到配置,耳朵就别想清静了,要么落荒而逃,要么摔门而出,总是很难愉悦的告别。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呢?当我们开始为人父母时,有多少成人又在重复这样的过程呢?

  那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这种冷”发生在成人自己身上,成人恨不得逃离;但是当成人成为父母这样的角色时,又自动自觉的开启“妈妈觉得你冷”的模式呢,是什么在推动我们这样去做?

  原因一:勿用置疑,是缘于父母对孩子的爱。

  妈妈对孩子的爱无微不至,从孕育开始就对这个因我而来的小生命怀着满满的爱,从他出生开始就全心全意的照顾他,有一句话说的是不管你多大了,在妈妈眼里你永远就是个孩子。是的,不管这个孩子是否长大,在妈妈眼里孩子就是需要照顾、关怀的。

  而这样全然的、一味的付出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妈妈的爱一定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吗?有多少人因为妈妈这样的爱而被紧紧的捆绑住?

  原因二:妈妈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父母总是把这个孩子看成还没长大的小婴儿,担心孩子的冷暖温饱,正所谓“爱之深,痛之切”,生怕一点点小的疏忽让孩子不舒服。这样的小心翼翼、关怀备至。而这个过程中,唯一没有看到的是孩子的感受。这个小小人一天天的长大了,他开始了解自己的身体,他最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他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自己。

  但是妈妈看不见,尽管孩子不停的向妈妈呐喊,告诉妈妈我可以自己做的,我能够自己做的,可是妈妈的耳朵、眼睛因为满满的对孩子的爱,完全听不到看不到孩子的呐喊。结果就是要么这个孩子实在受不了妈妈,选择逃离;要么这个小孩子放弃自己去努力,妈妈怎么说就怎么做。这是父母想要的吗?

  原因三:家庭教养环境的影响。

  当小孩子成为父母时,尽管他再三提醒自己不要去做妈妈那样的妈妈,可是潜意识就会推动他重复妈妈做过的事情。 这样的行为是环境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不管我们喜不喜欢,父母面对问题的行为模式,都会影响到我们。在我们的生命中都会留下痕迹,成人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才能慢慢建立新的行为模式,而这个过程是非常的痛苦和漫长的。在没有经历改变的过程,那自然还是不断重复父母留在我们身上的生命印迹。

  那作为新生代父母,我们不要重复父母的模式,不要让“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的模式,我们成人要如何去做呢?这个学习成长之路要从哪里开始呢?1学习尊重和接纳

  尊重孩子的内在感受,接纳孩子当下的行为,相信孩子有能力为自己负责。这些说起来是如此的简单,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要做到这些是非常难的。感受是每个人的,每个生命是如此的不同,如此的独一无二。没有人如自己这般完全的了解自己。

  因此,没有人比孩子自己更了解他。即使是父母也不行。所以请宝爸宝妈们一定要去倾听你的孩子在说什么,只有孩子说的才是他想要的。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父母总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教给孩子,认为这是对孩子有好处的,可以让孩子少走些弯路,少碰壁。我们希望孩子的人生路上不要如我们一般坎坷,希望孩子只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这些都是对的,只是请父母记得孩子的经历更重要。

  每个人都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记忆犹新,只有自己真实的去做、去经历过的,身体才会相信。否则内心一直有个声音在告诉我那不是真的,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不相信。因此放手让孩子去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行为带来的结果,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成长。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