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10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现在随着青少年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多,不但心理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情感对人的发展有影响的观点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情感是个体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标志。首先,情感的发展影响人的生长发育,“情感剥夺”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其次,情感的发展影响人的性格发展,因为许多性格特征如活泼、开朗、忧郁、粗暴等都和情感密切相关;另外情感的发展对智力的发展也有影响,积极乐观的情感有利于智力的发展,而痛苦、惧怕等消极情绪对智力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幼儿期情感发展的特点是:冲动、易变,稳定性差;易受感染和暗示;外显性强,容易被观察到,幼儿后期内隐性逐步加强;带有明显的情境性和体验性。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对幼儿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快的情绪不仅可以使幼儿愿意学习,而且学得快,不愉快的学习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情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当然,这种情感和态度不是通过一两个活动就能够习得的,而是要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交往等各个层面加以渗透。为了使各项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必须使幼儿保持积极乐观的情感。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情感呢?
一、善于观察幼儿的情感变化,分析并找出幼儿情感变化的原因,及时引导幼儿化解不良情绪
一方面由于幼儿情感外显性强,只要教师用心,幼儿的情感变化很容易被发现。多数情况下,幼儿的情感变化都可从变化前后的相关活动中找出原因,尤其对一段时间以来某个固定时间的重复的情感变化,尤其要引起重视,除了活动本身原因外,可从幼儿语言、生理、习惯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如某个幼儿总是在午睡后情感发生变化,可能是他自理能力方面欠缺而产生了心理压力,而用餐时间幼儿情感产生变化,大多与幼儿饮食习惯有关,如成人喂饭、挑食等。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从自身方面检查原因。俗话说:“老师的脾气,班级的情绪。”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重视情感效应,以亲切和蔼的交往态度,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幼儿在鼓励、表扬、自信、期待中参与活动,并乐于在活动过程中踊跃发言,主动与教师形成互动,使幼儿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幼儿多种爱好,使幼儿生活在轻松活泼、多样化的生活环境之中,在活动中产生快乐而稳定的情感体验
由于幼儿有意注意时间短,一般来讲,单调、枯燥的活动,容易使幼儿产生疲劳,从而产生厌倦、不愉快的情绪,而相反,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会使孩子产生兴趣,感到快乐和满足。有规律的一日生活,更有助于幼儿情感的稳定性和安全感。如入园初期的幼儿焦虑感和不安全感,是幼儿不了解幼儿园这个新环境,随着时间的延长,幼儿了解了幼儿园规律的一日生活后,一方面是教师的关爱使他们产生信任,另一方面是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了他们的注意。这其中感染和暗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迅速而强烈。往往我们观察到的是一个小朋友哭,很快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哭起来,看着小朋友笑,即使不知道为什么,也莫名奇妙地跟着笑起来,其实这种作用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反映,如本来在家里不爱吃的东西,看到别人吃也跟着吃起来等。因此,教师也要注意在教态及肢体语言方面,给幼儿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的感染与暗示,烘托教育情境,使幼儿在情感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
三、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情感
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在听故事时,他们与故事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体验着他们的情感,这是文学作品富于感染力的原因,因此,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在培养幼儿高级社会情感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当“说教式”教育不能对幼儿产生效果时,教师可利用听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幼儿通过移情教育,在体验中学习、感悟积极乐观的情感。我国许多经典的故事在这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如小兔乖乖、狼来了等。
四、尊重幼儿,接纳幼儿不良情绪,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情感疏导与调试
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压力、发生冲突、受到挫折、产生矛盾等,从而表现出不良情感反应,如大喊大叫、易怒、烦躁、破坏行为等,这时教师要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不高兴、不开心的时候,这很正常,但表达的方法是各式各样的。教师让幼儿在比较中发现,原来发泄不良情感的正常方式应该是不伤害他人的,如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告诉家长、教师;玩娃娃家;运动一会儿;听听音乐等。这样不仅能得到别人的理解,而且很快能获得快乐体验。在引导幼儿积极乐观的情感发展的过程中,有时同伴的参与远比家长及教师的教导要快,而且效果好。所以教师要鼓励幼儿交往,参与社会认知活动,这也是幼儿积极乐观情感发展的途径之一。
总之,在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感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尊重幼儿、接纳幼儿,以观察为基础,关注幼儿所有情感变化,在不断分析、总结、反思中,及时找出幼儿、教师等各方面原因,引导幼儿化解不良情绪,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生活的氛围轻松活泼、愉快而富于活力,使幼儿有情感自我调试、疏导的场所及方法,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文学作品的移情作用,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情感。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