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2-25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在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其核心就是“学”与“教”,以往的旧教学模式是强调老师的教,其实,在教与学中,学才是重点,而且是让幼儿自主的去学,不是被动的学。那么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呢?
首先老师要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才能更好地去实施“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顾名思义就是以幼儿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顺序,并作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给幼儿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是先行做出"想要他们做什么,必须做什么"的要求。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遵循幼儿园教学规律,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尊重幼儿学习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在这里,教师要当好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引领者。教师要把传统教案变成幼儿内在学习的方案。如,为了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我们可以根据活动内容创设一些情境,为幼儿进入活动而做好铺垫。那么“先学后教”,同样侧重点还是幼儿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如:在语言故事教学中,我们可先让幼儿欣赏观察语言故事的相关图片或画面,让幼儿去发现、去谈论,甚至去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故事,随后,教师在进行补充、点拨,让故事更完整,相信这一过程会让幼儿更快地理解故事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才能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才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受益者,落实“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幼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关注。幼儿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如何?哪个孩子害羞,需要安排小组学习,幼儿是否大胆地表现?哪个幼儿个性彰显,需要给以更多展现的机会?又有谁最需要教师特别呵护,在点滴进步后需大力表扬,使他更好地融入班集体?这样,通过幼儿小组先学活动,让我们的教学设计依教学的进程而随时调整,教学的目标因不同孩子而分层落实,使教育效果在对特殊孩子的帮教过程中充分发挥。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所以在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学情分析,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教师再结合幼儿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幼儿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激起幼儿思维碰撞,达到心灵沟通情感共鸣的教学效果。
最后,“以学定教、先学后教”需要我们教师具有灵动的教学方法和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有趣的情境、风趣的语言、积极的引导,让我们的孩子轻松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如:美术活动画“春天”。有许多小朋友只是画出一棵大树,几朵小花,主题不突出。那么我们如果这样引导:哇,你画了一棵好美的大树啊,真能干,可是一棵大树多孤单啊,如果把她的朋友也请来,那她是不是更快乐啊!孩子自然画出不同的树,有的孩子就会接着画出更多的小草和花朵,让画面变的更热闹。老师在根据季节的特点加以引导:啊,小朋友画的春天可真热闹啊,春天这么美,那些动物会来欣赏呢?幼儿就会自然想到小燕子、小蝌蚪等,然后在添画上。这样不但激发了孩子的绘画兴趣,而且有效引导孩子画出内容丰富的画面。幼儿学起来比较轻松,能积极地自然顺应老师完成教学。
总之,要想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需要我们老师精心的准备,这个准备工作,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幼儿的学习特点、能力差异、兴趣喜好等方面,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去定目标、定方法、定策略,让幼儿的学成为活动的重点,充分体现,幼儿在前,老师在后,让我们的幼儿学的自在、学的轻松、投入,做到“幼儿的活动幼儿做主”。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