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胡海默:孩子常在外让我“下不来台”!这题怎么破

时间:2016-02-24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孩子的嫉妒心强

  分析:

  1.父母经常拿孩子和隔壁的孩子作比较。

  2.也可能是孩子天生气质中好胜心比较强。

  1、关于家庭教育:

  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作比较,本是想暗示孩子向别人好的方面学习。的确,这样的做法偶尔比较会增强孩子的上进心和竞争的心态,但经常被比较比别人不足的地方,孩子通常会有很多负面情绪:不开心、无安全感、愤怒、嫉妒等。甚至在行为表现面,出现顽劣、叛逆。和那一点点被激起的好胜心比起来,恐怕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孩子和自己作比较,关注自己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就会越来越好。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相互之间比较本身就意义不大,而总是拿孩子的缺点不足去和别人的优点比,对孩子也是有失公平的。

  父母可以把握住度巧用孩子的“嫉妒心”。嫉妒心的背后表达的是“你有,我没有,而我也想要”。过于强烈的嫉妒心,甚至因为嫉妒去做一些损害别人的事情肯定是不被允许的。但我们父母可以适度的利用孩子的嫉妒心,去引发孩子为自己想要的去努力。适度的嫉妒心是可以成为推动孩子上进的助推器的。

  PS:这里父母要切忌用打压孩子、或者贬低孩子的方式去引发孩子的嫉妒,这是不可能做到引发孩子上进的动力的,往往还会适得其反。

  2.孩子不尊重他人的感受

  分析:父母总是命令孩子,首先父母就没有尊重孩子。

  关于家庭教育:

  尊重他人的感受这方面,孩子的方式就是模仿大人的方式。不仅仅是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有一些时候,我们看到孩子们会对大人颐指气使,甚至出言不逊让大人下不了台。通常而言,他们可能只是单纯照搬了家长对自己或别的成人说话时的口气和语言而已。他们不懂得,对不同的人应该使用不同的态度和口气,他们也不懂得这样的方式带给别人的是什么。

  如果父母在家里对孩子没有足够的尊重,不给孩子发言的机会,不尊重甚至不考虑孩子的意愿,遇到事情不讲原因,只要求孩子完成大人的指令,这些不仅仅会让孩子在行为模式上有样学样,而且孩子一定会有很多情绪垃圾的累积,必然会带来孩子其它的偏差行为。

  因此家长必须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与孩子的相处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程度告诉孩子,让孩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在有孩子在的环境中,与其他人的相处也需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父母所做的都是孩子的样本,孩子会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学习与他人的相处之道。

  总结:我们不是天生的教育高手,也不是天生就会做家长,犯错没关系,关键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与孩子相互尊重、共同教育、共同成长。

  从今天起,不妨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孩子毛病的背后是家庭教育的毛病系列文章就写到这里,教育的话题吕老师依然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