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1-0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有人认为,“无为”是相对儒家的君子自强不息、大有作为而言的,“无为”是什么都不做。这种想法是对无为的误解。《道德经》里的“无为”,是相对“有为者”而言的,老子眼中的“有为者”指的是那些用一己成见违背大道自然的行为,比如自作聪明的机心、算计,人的机巧越多,风气越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看重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移山填海,吾心即宇宙,宇宙吾心;道家强调的是“主观不能先于客观”,一切按照规律来。大禹用疏导之法治水成功,便是因循规律的结果。所以道家反对主观成见、师心自用,赞同的是循规律而为――用道家的话说,是知常而为。
同理,老子的治国论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国”、“治大国若烹小鲜”,理论的基石均是知常而为的“无为”。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不折腾”。
“无为”之后是“无不为”,无不为之义不是“什么都可以做的”,而是“什么都可以做好”。
网上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现代科学管理理论说明:管理越少,成效越好!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自我管理,无为而治是管理的至高境界!潘石屹分析过:“文革”期间,人们的思想、行为被管得很紧,人们就丧失了活力,经济也上不去。改革开放后,行政干涉减少,给大家更大的空间,让人们自主奋斗。在追求幸福的动机下,人们会自行寻找合适的方法,自行管理自己。所以改革开放以后,条条框框少了,人们有活力了,也变富裕了。我想,当园长就像开一辆大巴,园长的工作不是去开大巴,而是把正确的人拉上大巴,把他们安排到应坐的位置,告诉他们目标在哪里,保证每个人有应该做的事情,放权让他去做。
我们常讲“思路决定出路”,一个教师经常想班主任的事,他肯定可以做到班主任;一个班主任经常思考组长的事,他一定能做到组长;一个组长经常关注主任的事,他就会做到主任;一个主任经常思考园长的事,他就一定能做到园长。因此可见,在一所优秀的幼儿园里,教师做班主任的事,班主任做组长的事,组长做主任的事,主任做园长的事,园长做长远(社会)的事。
众所周知,最能充分发挥每个人能动性的管理模式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所长,各尽所能,我不赞成“齐抓共管”,我提倡“合理分工”。我在幼儿园的用人之道是:教师能做到的事情,班主任不做;班主任能做到的,组长不做;组长能做到的,主任不做;主任能做到的,园长不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激发所有教师自我管理!
我不鼓励老师们这样说:“园长,这事情往下该怎么做?”“领导,请您教教我怎么做?”“您说我该怎么办?”这也是我在办公室的门上张贴“NO EXCUSE(没有借口)”的根本原因!
所谓“无为而治”,我的理解有三个方面:
1、有所为有所不为
每个发展阶段都准确找到正确的方向,做正确的事情,抓主要矛盾,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教育改革要取长补短,更要扬长避短!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这是个人职业发展与项目规划的不变法则!我在幼儿园的主要工作是:定游戏规则,按规则游戏。
2、“君无为,臣有为”。
一个累坏了的管理者,是一个最差劲的管理者。著名管理学家杰克﹒韦尔其认为“对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而言,管的少,就是管得好。”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领导亲自去做,大事有为,小事不为!下属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下属去做,园长所做的事情,都是别人不能替代的事情。在家庭教育中也有类似现象,母亲越是勤快,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是差。我在工作中经常问自己四个问题:“能不能取消?”“能不能合并?”“能不能用更简便的方法?”“能不能交给他人去做?”
3、这“无为”是为了“无不为”。无为方能无不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要顺应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妄为、不乱为,让大家在愉快的氛围中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努力去做。
泰勒(西方科学管理之父)提出过例外管理的理念,其实也是西方管理学界对无为而治的另一种表述。他认为管理中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应该尽可能实行规范化,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即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例外管理所包含的另一个思想是将例行化、流程化的工作予以放权,交给下属去做,而自己则专注于例外事情的处理,这一做法实际上就给下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同时也给予下属更多的信任。可见,注重例外管理和干部培养也是相辅相成的。
可见,无为而治的管理模式可以让园长把自己释放出来,谋划大事、学习思考、提升品味、扩大视野。同时尽量授权给下属实施自主管理权,相当于给下属更多的信任与尊重,更多的创造空间及实现自我的机会。这也许就是从我们园提拔出去当分园园长的老师,个个都能独当一面的主要原因吧。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