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03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保健室
一、合理的生活制度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幼儿园要从进餐、睡眠、活动三个环节,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
(一)、餐饮
1、每日三餐两点,进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5小时,进餐时间不少于20分钟。
2、按时饮水,幼儿口渴时随时饮水,个别儿童(如感冒生病期间),可以多给几次水。
3、餐前幼儿不做剧烈运动,进餐过程中,全面照顾,不处理幼儿问题。餐后散步,10分钟后方可上床睡觉。
(二)、睡眠
1、日托保证午睡2小时。
2、睡眠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幼儿,并为幼儿盖被擦汗。
(三)、活动
1、保证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日托幼儿不少于2小时\天 。
2、保证幼儿游戏时间,集体教育活动时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二、营养及伙食管理制度
1、 儿童伙食实行民主管理。伙委会由主管园长、保健医、 保教及伙管、财会、家长代表等人组成。每月召开一次伙委会。
2、 每半月制定一次带量食谱,每月制定一次伙食计划。每个季度做一次营养计算。
3、 准确掌握幼儿出勤数,每天九点前各班到伙房填写出勤人数,按人按量计算主副食下锅量,按时开饭,不推后、不提前。
4、 计划开支伙食费,做到年伙食费盈亏不超过2%。伙食费专款专用,工作人员伙食与儿童伙食分开。
5、 执行采购验收制度,不买不做不新鲜的食品,出入库帐目要清楚准确。
6、 班级做好幼儿的进餐护理工作,幼儿不挑食、不偏食,保证幼儿吃好吃饱,并进行评比。平时抽查也列入评比内容。
7、 严格执行食堂的“五项制度”和“八项要求。
三、卫生消毒隔离制度
(一)、卫生消毒制度
个人卫生
1、 班上的老师每周为幼儿剪指甲一次,每天检查幼儿衣服卫生,监督家长给幼儿洗头、洗澡。
2、 幼儿毛巾、水杯专人专用,每天用消毒柜消毒一次。
3、 饭前、饮水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4、 幼儿被褥每月晒一次,个人专用,夏季每半月晒一次。每月洗一次被套、床单。
5、 工作人员要保持仪表整洁,勤洗涤、理发、剪指甲,不准在园内吸烟。
饮食卫生
1、 幼儿进餐前,保育员要对餐桌进行清消清。首先,用清水毛巾擦拭桌面上的油迹、灰尘、碎屑;其次,要用1:200的消毒液毛巾对桌面进行消毒,并保持10分钟左右(传染病易感染期间,消毒液配比是1:100);最后,用清水毛巾将桌子上的消毒液擦拭干净。
2、 幼儿使用的餐具,每餐后用洗涤灵和清水洗净,高温红外线消毒。
3、 炊事员和餐前分配的老师,均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用1:1000的消毒液对手进行消毒。
4、 厨房要保持清洁整齐、地面干净,餐具厨具及使用的机械必须要每天擦拭消毒。
5、 厨房工作人员要保持工作服的整洁,入厕及时脱下,不得穿出。
6、 注意生熟食分开,生熟器具、刀具要专用,用后要及时洗净。
7、 库房及放食品的地方注意防蝇、防鼠、防蟑螂,干燥通风。
8、 不买不做变质食品,外买熟食要加热再吃,生吃瓜果要洗净后削去外皮再吃。
环境卫生:
1、 室内外环境卫生要分片负责,每日要湿拭清扫,班级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也要选择幼儿不在室内的时间每天开窗2—3次,每次10—15分钟。及时消灭蚊、蝇、蚁、鼠等,每日清除垃圾。
2、 室内一切幼儿能摸到的地方,每天一定要用消毒液擦拭1—2次,如玩具柜、桌椅、水龙头、门把手等。
3、 每周消毒一次玩具,用消毒液侵泡耐水玩具30分钟后刷洗干净,可在日光下爆晒图书4—6小时。
4、 清洁工具,如扫把、拖把、抹布要专用,用后处理干净,干燥后保存。
5、 厕所要儿童专用,便后要及时冲刷,保持清洁,无臭味,每天至少消毒一次。
(二)、隔离制度
1、 设立隔离室,设施物品专用,用后及时消毒。
2、发现传染病儿立即隔离,及时上报园领导及保健科,同
时进行登记,与家长联系,接走幼儿进行治疗。
3、对患儿所住的班级进行检疫,检疫期间不得串班、混班、
不办收托、转托手续,检疫期满无症状者,可解除隔离。
4、对患儿接触的物品,传染场所,采取相应的方法,彻底消毒。
5、工作人员发生传染病或有传染病接触史者暂时调离工作
岗位,消毒检疫设施同上。待痊愈或经医院检查无传染 性者方可回到原工作岗位。
6.幼儿或工作人员有传染病患者,要及时向园内报告,以采取相应措施。
四、健康检查制度
(一)、幼儿体检
1、新生入园,必须经过全面体格检查,包括测身高、体重、听力、肝功化验、奥抗、血色素等。对有传染病接触史者,待检疫期满后才可入园。
2、在园幼儿三岁以上,每年6月份体检一次,以后每半年测身高、体重。3岁以下半年全面体检一次。每年6月12月各测查一次身高、体重。并做好记录。
3、幼儿外出离京或两月未来者,返园时必须重新体检。
(二)成人体检
1、新上岗人员必须进行全面体检,其中包括胸透、肝功、已婚妇女妇科检查。无传染病、残疾、精神病,体检合格者方可上岗。
2、在园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并办理健康证。
3、在园工作人员有发生传染病者,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待痊愈后经医院检查合格,方可复岗。
五﹑体弱儿管理制度
1、明确体弱儿管理范围: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反复感染、肥胖儿、弱视等。
2、根据体弱儿情况进行体弱儿登记或建专案管理。
3、对体弱儿每月检查一次身体、直到结案,并向家长宣传,指导喂养知识。
4、贫血幼儿每月复查一次血色素,根据血色素数值服药治疗或饮食调理,至血色素正常后巩固治疗一个月。
5、平时也要及时发现有贫血表现的幼儿,经化验确定后及时治疗。
6、对体弱儿应在各方面给与相应照顾。
饮食:先吃先洗,不催饭,饭量应少盛多添
睡眠:易感冒幼儿宜避开窗户,保持充足睡眠,勤盖被擦汗。
活动:掌握好活动量,不易过度疲劳,及时增减衣服。
7、对肥胖儿除适当增加活动量,在进食上要注意提醒幼儿细嚼慢咽,控制食量过大。
六、儿童伤害预防制度
1、幼儿在进行各项活动时,教师要将幼儿组织在视野范围内,教师不得扎堆聊天,防止幼儿发生摔伤、碰伤等意外。
2、班级用的刀、剪、热水瓶及幼儿携带的药品应放到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3、消毒液、盐酸、灭蝇鼠药品应由保健室统一保管,随用随取。
4、班级在晨午晚检及户外活动回来时,应检查幼儿口袋中有无危险物品,并及时处理。
5、不准幼儿进入锅炉房、洗衣房、食品操作间。不准把幼儿单独留在班内。不准让幼儿离开座位端热饭、热汤、热菜。
6、午睡时不要让幼儿用被子蒙头、蒙面睡。防止意外窒息。
7、要注意房舍、场地、家具、玩具的安全,每月对大型玩具进行检查,及时修理或更换破损的玩具和活动设施,修好之前不得使用。
8、室内暖气要加罩,电器插座安装在1.6米以上,经常检察电线、电器有无漏电。
9、建立健全幼儿接送制度,杜绝不熟悉的人接走幼儿。
10、加强防火、防雷、防震等突发事件的演练。
七、健康教育制度
1、根据时代发展,结合本园实际,明确健康教育目标。
2、健康教育内容多种多样,如:生活习惯、儿童营养、卫生习惯、安全教育、早期教育等。
3、健康教育方法根据对象、时间、地点,可采取诸多方式进行,如:板报、宣传画、儿歌、游戏等。
4、每月出两期板报或宣传画进行健康教育并保存所有资料。
八、体格锻炼制度
1、要有组织地经常开展合适幼儿年龄特点的体育游戏,每日的体育锻炼时间上、下午至少各半小时。
2、正常天气情况下,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日不少于2小时。秋冬季节要加强耐寒力的锻炼。
3、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三大自然条件,有计划地锻炼幼儿体格,在锻炼的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幼儿的精神及身体状况。
4、锻炼要注意经常性,循序渐进,活动量适宜,运动项目要符合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身体发育特征。
5、幼儿体格锻炼要有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6、对体质较弱的幼儿在活动时要给予照顾。
7、保健室负责检查各班活动情况。
九、预防疾病制度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经常性的预防工作。
2、按时完成各种疫苗的接种工作,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接种率达100%。
3、根据季节发病规律及幼儿发病情况,及时投放预防药物。
4、认真做好晨午晚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工作,遵循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原则。
5、传染病流行季节,要求家长尽量不带幼儿去公共场所。
6、及时了解病情做到“六早”,对传染病儿童所在班级进行消毒和检查,杜绝传染病蔓延,降低发病率。
7、幼儿及工作人员家属发生传染病,也要及时告知园内,以免密切接触传染病的带病者传染他人。
8、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9、积极采取多种方式,适时做好防病宣传工作,每月出一到两期宣传板报。
十、卫生保健统计登记制度
1、卫生保健记录要完整清楚,各项统计要科学、准确。
2、每年6月的大体检工作完成后做好统计、分析评价、查漏补缺,并有记录,要做好身高、体重的等级和个体增长达标统计。
3、按时做好各种疫苗的登记统计,并及时上报所属医院保健科。
4、每年3、6、9、12月各做一次营养计算,并做好营养分析。
5、在园儿童每年做一次血色素测查,并做统计,新入园幼儿进行血色素统计。
6、幼儿入托体检和工作人员体检要达到100%。
7、预防接种率和建卡率要达到100%。
十一、家长联系制度
1、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同家长的联系,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 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家长意见本、合理使用《家长作业》,互通信息,根据幼儿在家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使幼儿身心健康同步发展。
3、 经常采用板报宣传、咨询、面谈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卫生保健常识,以达到预防疾病、科学育儿的目的。
4、 如果幼儿无敌缺勤,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幼儿缺勤原因。如果幼儿发生了传染病,家长要及时通知幼儿园,以便采取措施,减少传染病的蔓延。
十二、五官保健制度
1.视力:保护儿童视力,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早期发现视力异常儿童,尤其对高危儿童(家族中有视力异常或已诊断弱视、斜视、视力异常、高度屈光不正者)重点检查,降低弱视发病率。
(1)要求4岁以上儿童每年检查一次视力和眼位筛查,早期矫 治。
(2)室内光线充足,桌位安排注意左采光。不在强光或过暗的
环境下看书写字,连续看书写字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3)培养儿童良好的看书、写字、绘画姿势,眼与书本之间距保持30-50厘米,书与桌面应成30-40度角。
(4)看电视应相距屏幕大于其对角线5-7倍的距离,连续看电视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幼儿上电脑课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5)教育幼儿不用脏手揉眼睛,发现已患上眼睛传染病的患儿及时隔离。
(6)毛巾、手绢专人专用。
(7)一个月调换一次座位,以防斜视。
(8)禁止幼儿玩对眼睛有伤害的物品,如玩具激光笔等。
(9)对弱视儿童要督促家长进行矫治,矫治率100%。
2.听力:早期发现因后天因素造成的听力异常儿童,早期进行听力语言康复,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1)室内外环境安静无噪音。
(2)儿童用药时应尽量避免长期使用对听神经有损伤的药。如:庆大霉素等。
(3)新生入园时,由保健医负责测查一次。
(4)全园儿童每年进行测查一次。
(5)凡列入检测者半年查一次,测查两次正常,转入正常管理。
(6)测查未通过者及时转诊当地儿童保健门诊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早期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3.口腔卫生: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龋齿,降低龋齿病发率。
(1)每年全园幼儿进行两次口腔检查,每半年涂氟一次,每日饮淡茶水一次。
(2)检查结果在体检表中按牙式填写。
(3)早期发现龋齿,及时矫正治疗。
(4)4岁以上幼儿开始培养早饭,午饭后和睡前刷牙的习惯,4岁以上儿童使用含氟牙膏。
(5)保教人员教会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个别儿童牙刷龇毛及时更换。
(6)纠正吮指、吐舌、咬唇或咬物,口呼吸,偏侧咀嚼等可引起各种牙颌畸形的不良习惯。
(7)限制幼儿吃糖量和吃糖次数,儿童吃糖量每日不超过15克为宜。
(8)在口腔检查中发现龋齿或同一位置的恒牙萌出乳牙未脱落者及时转诊到设有牙科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充填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