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不刷朋友圈,孩子需要纸质阅读的陪伴!

时间:2015-10-23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即使设置微信消息不提示,但通讯录一片的群小红点,一刷朋友圈,家人同学友人的朋友圈根本看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被大量陌生人、客户、同行、异业合作伙伴刷屏。冗余碎片化的信息淹没了你想要获得的信息。而当下网络编辑行业准入门槛低,微信内容粗制滥造、伪原创聱牙诘曲、辞不达义,....你永远不知道微信编辑的背后是“小编看点”还是真正的“砖家观点”。

 



  不以育儿学习名义成为“屏奴”

  屏奴妈妈们在干什么?

  刷朋友圈,阅读订阅号每日推送的信息;在以微群形式的微课堂听育儿课,虽然能与一些名人专家近距离沟通。然而专家依旧是高高在上,不会因为我们的一次微课堂聊天互动而成为我幻想中的人脉,所用的工具无非是现在的微群,而几年前用yy语音课堂、bbs聊天室。 近来微群课程也采用分销制,很多群课程大同小异,看似专家之言,可观点却总有似曾相识之感,真正的育儿学习和交流不仅限于社群,守着屏幕常刷朋友圈,丝毫没有进步,反而让时间碎片化淹没。所以.........微群只是一个社群工具,并没有什么用。

  刷微信群的妈妈可以得到什么?

  作为普通妈妈用户,加微信群或刷朋友圈无非是为了孩子能够获得近距离与专家微课堂听讲座的机会,育儿教育中遇到难言之隐,通过虚拟不认识的社群小伙伴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指点迷津。与同城同龄孩子父母形成互动圈子,晒朋友圈亦是分享当日当下心情,在群里拿到实惠的福利、红包、礼品等。

  微信群扩大人脉?——源于自身

  虚拟世界将更多不是一个生活轨迹的人拉在了一个群里。有些人加群的目的性就非常强,比如有一些妈妈可能正在运营一个微商店或者绘本馆,比如她是一家早教中心或者孕婴童品牌的市场负责人,也希望加群做推广,所以带着目的进群的人,没有时间回答普通妈妈们的问题。比如暖杨杨本人从事育儿传媒行业,2年来以为加微信群可以扩大人脉、方便平时工作开展。可随着慢慢微群越来越多,大部分群和联系人都成了僵尸,微信群就像电信黄页,虽然联络方便,但真正求合作的人脉在意的是你自身工作本身、盘活现有工作平台的优势及你能为对方提供什么样的异业合作方式。

  没有任何交集的微信群只是聊聊,如果私下半年都没见过面那更谈不上什么人脉。在互联网的世界中,不用担心你接触不到人脉和资源,做好自己人脉和资源自然找上门来。不用担心你没有及时点赞刷朋友圈,朋友就会遗忘你,只有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自身,多陪陪孩子,通过讲读纸质图书,安心的去阅读一些大部头图书。你或许就能在积累的时间中积蓄衡量微信上众多育儿理念真伪的能力,而不仅是盲目崇拜专家听个微课走马观花; 举个例子,我在微信群里认识《人民日报》《南方人物周刊》的群友,可我没有宣传计划没有预算,他就只是个联系方式。我也知道大业传媒的朋友会联合制作《奔跑吧兄弟》,可自身没有电视媒体合作计划,永远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也不会有人制作《奔跑吧暖杨杨》......在微信群中,或许你有机会认识了一些网络红人,他们看似拥有新浪微博百万粉丝,可微信上聊几句育儿理念能对一个普通妈妈起到多大的帮助呢。这些人仍旧在虚拟世界的另一头,隔着微信不会对你的生活产生任何改变.....

 



  微信真的扩大了人脉吗?

  所以,做好自己很重要,孩子还是要在各家迥异的生活环境中慢慢长大,没有任何一个专家经验可以复制,仅靠加入微群、分享育儿心得都是纸上谈兵,各家还是有具体的个案,专家和红人都不能细化到具体的家庭教育,真正受影响还是孩子父母。

  微信群、朋友圈可以用来营销吗?

  当然,微信群和朋友圈就是很好的人际口碑传播,但很多人会问,你罗里吧嗦的,自己怎么不通过微信群推广呢?这就是面子问题和圈子进入太多的弊端。如果你有一两个微信群,你只有一个身份。那么,当你的微信群已达到200个,并且已经对通讯录分组管理时,面子就是围绕暖杨杨很久的苦恼了。真心不想毁了面子,让各行各业的人都知道我的现状。我没有把我的200个微信群作为转发、求赞的阵地。所以,对于暖杨杨这类比较爱面子的人,虽然有很多微信群,依旧是即不转发别人的,也很少分享朋友圈。而善于在朋友圈中宣传自己、懂得营销的人也一定不会像暖杨杨这样羞于叨扰大家。

 



  朋友圈内容:

  在微信上鸡汤、名言、漫画、段子刺激的是一时,暖的是当下的心情,舒缓娱乐的内涵大于核心教育。父母一旦沦为屏奴传达给孩子的只是冷漠,缺少了陪伴。微信群里碎片化的信息太多,吸收的内容也来自百家之谈,这些理论不成体系不够系统,也就不能做到本质的改观。

  家长要学会整合资源判断挑选

  早教流派太多,市面上普遍宣传的有杜曼、七田真、蒙特梭利、瑞吉欧等流派,太过理论化或个案太边缘化往往不适合自己。家长要善于将网络上的资源整合。学会判断汇总。孩子接纳的不是各种泛泛的体验,而是要有精髓的输出。比如一些微信朋友圈在推荐5——6岁适合孩子的英文绘本。罗列了100多种图书,可这些图书小编真的读过吗?作为家长获取的资讯不是转发、收藏、点赞这么简单,而是要学会检索,根据口碑来判断,大而全并不是精而专,冗余信息并不是家庭育儿的行动指南。

 



  多久没有给孩子讲读纸质图书

  互联网A+时代,我们传递给孩子应是一种平静的、处事不惊的生活态度。未来孩子的社会比现在我们所遇到的更多的诱惑、更多的浮躁、更多的人脉、未来孩子的竞争力不是某一项技能,而是在冗余资讯海洋中检索、优化、获取信息的能力,未来的孩子不缺少机会,关键是在机会之前孩子是否准备好!!所以真正的育儿心得不是从微信群中交流而来,而是学会在喧闹中平静自我,善于领悟。育儿应该给孩子养成一种读书习惯,通过为孩子讲读图书,让孩子长大后存储更多回忆是有着妈妈的声音和书香的味道的。试着放下手机ipad、每天抽15分钟的时间,翻翻书,与孩子一起品读纸质图书,还给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