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当你否定丈夫或妻子时,请考虑一下孩子

时间:2015-10-10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那超越了对一切事物的渴望。如果孩子对其中一方的连接有所缺乏,会让他感到空虚遗憾,而最令孩子难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或者排斥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结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

  事实法则:可以在一起、也可以分开,但不能没有爱!而尊重是最深层次的爱!

  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那么,孩子是透过什么方式与父母连接的呢?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为透过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觉“我们是一起的”,这就是归属感的需求。

 



  例如,妈妈常说爸爸不好、不认同爸爸,孩子为了能和爸爸连接,会采取强烈的方式,也就是和爸爸做相同的事或发生相同的事。但因为这不被妈妈允许,所以孩子表面上会听妈妈,然而私底下会像爸爸,甚至在潜意识里跟随着爸爸的命运而不自知。

  当我们否定自己的先生/太太时,我们正在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呢?

  “你爸爸是懒惰、不负责的人,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样!”

  “你爸爸爱赌博,你不可以像他一样爱赌博!”

  “你爸爸外面有人了,你以后千万不可以像他一样!”

  “你妈妈死爱钱,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

  “你妈妈爱唠叨,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唠叨!”

  “你妈妈都不顾家,你以后千万不可以像她一样!”

  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孩子肯定会出现这些行为:懒惰、不负责、爱赌博、婚外情;或是死爱钱、爱唠叨、不顾家。

  为什么?因为他心里强烈需要和他的父母连接,但有关他爸爸/妈妈的信息却全是负面信息,他当然只能跟这些信息连接,做出相同的行为来满足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当懒惰、不负责、爱赌博、乱搞女人、死爱钱、爱唠叨、不顾家等信息充满孩子的世界,孩子还能有其他的选择吗?

  当夫妻因为对方的行为而否定他/她身为父母的身份,孩子就会和被排除的一方做出相同的行为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当你越不尊重对方,孩子就会越像他/她。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既然与父母连接是孩子天生的心理需求,那就提供更多正面的信息来满足孩子连接父母的信息。

  "你和你爸爸一样真聪明!"

  "你和你爸爸一样讲义气!"

  "你和你爸爸一样人缘儿很好!"

  "你和你爸爸一样很孝顺!"

  "你跟你妈妈一样很善良!"

  "你跟你妈妈一样很有爱心!"

  "你跟你妈妈一样喜欢学习!"

  "你跟你妈妈一样做事很认真!"

  聪明、讲义气、人缘儿好、孝顺;善良、有爱心、喜欢学习、做事认真……

  如果这些信息充满孩子的世界,孩子会朝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光称赞孩子是不够的,我们要学习真心称赞孩子身上像对方的优点,不只是称赞孩子,重点是称赞孩子“像爸爸”/“像妈妈”的地方,透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朝好的信息方向与爸妈连接,心中对归属感的渴望也会得到满足。

  首先,要尊重另一半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并允许孩子和他/她连接:“如果你像你爸爸,我会很高兴。”“如果你像你妈妈,我会很高兴。”

  当孩子连接的渴望被允许了,就不会那么强烈地在暗地里连接那些被否认的缺点。

  因此请记住,千万不要因为另一半的行为,否定他们是孩子父母的身份,因为事实不会因隐瞒而改变,否认或隐瞒只会令孩子在无意识里被否定。别再否定你的另一半!肯定另一半,孩子有模版,因为孩子最渴望的就是像爸爸妈妈。

(供稿:郭彤洋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