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7-06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3年04期
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家园合作的矛盾。造成家园矛盾的双方是幼儿园和家庭,矛盾主体是家长和教师,矛盾焦点是幼儿。从矛盾产生的轻重程度上来看有不同的等级:不悦——生气但没说——说出来——语气不良的对话——争吵——严重冲突。家园矛盾主要集中在儿童认知、课内外行为表现、思想心理问题、人际交往、生活问题、身体安全等方面。
家长落后教育观念与幼儿园先进教学理念的矛盾
1. 重“智育”还是重“全面发展”的矛盾
家长认为幼儿园让幼儿画画不如背唐诗、学英语,并认为幼儿园课程设置不合理;幼儿园则认为应该注重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全面发展。
2. 幼儿园提供额外服务与家长不愿购买额外服务的矛盾
主要表现为对幼儿园开设“兴趣班”的意见。“兴趣班”“特色班”的开设,幼儿园表面上迎合家长需求,实际也给部分家长造成压力,他们被迫服从,心有怨恨。
3. 家庭教育2天教育与幼儿园5天教育相抵消
该方面矛盾主要体现家长的教养方式不恰当,幼儿良好的品行习惯,一回到家便全被打破,回园之后再重新规范。如,家长不排队,给幼儿不良榜样,抵消了幼儿园要幼儿“有序排队”的教育。
4. “生存为本”与“与人和谐相处”的矛盾
如,家长教育不要借东西给别人,教师则相反,认为同伴之间应相互帮助。家长不想让幼儿被人欺负,教幼儿“被人打了就要还手,否则谁都敢欺负你”。认为别人打了,可以还手,教师则认为同伴间以和谐相处为重。
家长不良性格及对教师角色认识偏差引发矛盾
1. 家长回避、对立、控制的性格特点造成沟通不畅
家长不良性格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回避型;二是对立型;三是控制型。
第一,回避型。主要分为:顺从型、畏惧型、内向型。“顺从型”的价值将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寄希望于老师,让老师觉得家长不负责任,放任自流;一是家长表面上顺从教师,背后不满老师的教育方式;“畏惧型”的家长心存顾虑,不好意思沟通,或者家长害怕见老师,因为老师总说幼儿差,让家长伤心,没面子;“内向型”的家长很少说话造成沟通不畅,双方存在潜在矛盾。
第二,对立型。主要分为:积怨型、敌对型、惹事型。“积怨型”家长抱怨教师自身榜样行为不够好,又不当面讲清,将教师的不满怨恨积蓄,不直接沟通,而是向其上级反映;“敌对型”家长视教师为敌对,不满意就找老师,甚至还有家长打老师的情况;“惹事型”家长遇到矛盾,不沟通,却将矛盾扩大化。家长护子心切,激化与教师、幼儿园之间的矛盾。
第三,控制型。主要分为:急躁型、自私型、紧张型、清高型。“急躁型”家长过于急躁,遇事不听解释直接找园长理论。听到幼儿的抱怨,不寻找幼儿行为背后的真相,草率找教师理论;“自私型”家长一心关心自己的孩子,较少考虑全局利益。过于以“自己孩子为中心”,忽视教师的作用和要求,一意孤行贯彻自己的教育观念;“紧张型”家长过于频繁询问幼儿的状况,让教师厌烦;“清高型”家长学历高,自视比幼儿园老师能力、地位高,从而轻视、苛责老师的教育方式。
2. 家长轻视幼儿教师,否定其工作价值
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教师是不值得尊敬的,就是看孩子的,陪孩子玩的“阿姨”,从而轻视老师的工作价值。
3.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过于干预,阻碍教师工作
有些家长为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权利而过分干预教师的教养方式。如,部分家长为孩子在班级的不公而喊“为什么不让我家孩子当班长”“课表安排不合理”等。
4. 父母关系不和将家庭矛盾延伸至幼儿园
父母关系不和,离婚感情淡薄,母亲不让幼儿见父亲,将家庭矛盾延伸到幼儿园。
5. 祖辈家长观念固执、溺爱幼儿让教师无所适从
一是祖辈和父辈之间教育不一致,将矛盾带到幼儿园;二是对生活小问题过于挑剔让教师厌烦;三是不理解教育,与科学的教育观念偏离造成双方不愉快。当发生安全问题时一味责怪老师;四是较为固执:用老套的教育方式叮嘱教师听从,教师不高兴;五是过于溺爱幼儿。
教师工作失误及沟通方式不当激发与家长的矛盾
1. 教师不良性格造成双方交流地位不平等
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过于计较幼儿的行为和家长的言语,让幼儿心理胆怯;二是教师性格强势,在与家长交往中始终处于权威地位,双方交流地位不平等。
2. 教师与家长沟通次数少,沟通方式不恰当
首先,在沟通次数上,教师不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很少主动与家长沟通,造成家长不悦;有的教师疏于反馈家长联系手册,家长无法得到及时的解答,困惑的问题变成了对老师本身的不满。其次,在沟通技能方面,教师缺乏与家长沟通技能,很容易造成双方说话的僵化、争吵。最后,沟通方式不恰当,主要表现为教师向家长告状,家长不满。
3. 教师缺乏爱心、耐心、角色体验让家长心生顾虑
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缺乏爱心,没有尽心照顾幼儿;二是教师情绪不佳厌烦与家长和幼儿沟通,让家长心生顾虑;三是教师缺乏角色体验,很少体会家长的心情,让家长生气、担忧。
4. 教师工作疏忽对幼儿照顾不周
教师由于疏忽等各种原因对幼儿照顾不周,家长发现并争吵,还有的教师有忽视幼儿的现象,让家长十分伤心。
5. 教师缺乏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敷衍家长
有些教师敷衍家长的要求和建议,造成家长不满,还有的教师在园身份低、待遇少,心存怨恨,对待幼儿不好,引起家长不满。
家园沟通制度职责不完善导致的家园之间的矛盾
1. 家园合作双方职责不明导致工作失职
在家园合作的制度、管理权限等方面还做得不够,造成教师和家长不积极应对问题,冷处理,搁置问题;或者当遇到问题时双方推卸责任,无法很好地解决问题。
2. 沟通机制不完善导致双方交流地位不平等
幼儿园和家庭组成的合作双方,一方享受服务,一方提供服务。由此,在看待对方角色上,一方面,家长觉得教师应该为之提供最好服务,有的家长地位高,找幼儿园和老师的麻烦;一方面,幼儿园也认为家长是购买服务的,应以幼儿园为中心。有的教师自恃是教育者,会数落家长,造成双方矛盾。
3. 家园合作表面化现象严重
虽然幼儿园会有各种形式的家园合作,但教师和家长大都形式上参与。双方交流具有偶然性、随意性,不能达到良好沟通效果。
4. 家园双方时间不一致沟通机会少
一方面是父母工作忙,时间不够,家长配合学校不到位;一方面教师和家长之间上下班时间一致,教师忙,家长觉得沟通总没时间。
总之,家园矛盾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家庭和幼儿园的小系统外,还有社区、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家长、教师、幼儿园都需要为此作出努力,承担各自的责任,真正达到家园良性沟通的目的。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