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6-03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4年09期
1.家长可在入园前带孩子去幼儿园玩,感受幼儿园各种玩具的趣味性。参观幼儿园的活动室、休息室、厕所、大型玩具等设施,使幼儿对幼儿园有初步的印象,消除陌生和恐惧;入园前幼儿园会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家长可以陪同幼儿一起来幼儿园玩游戏,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熟悉班里老师和小朋友,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对幼儿园获得美好的第一印象。孩子与父母一起熟悉幼儿园环境,参加幼儿园活动,在心理上会感到安全、放松。“预入园”为幼儿早日适应幼儿园新环境提供了“心理安全基地”。
2.多对幼儿讲幼儿园的好,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才是孩子们的乐园。如:有好多的伙伴玩,有许多的玩具,有老师带你们做游戏、给你们讲故事等等,增加幼儿对幼儿园的向往和好感。不要说“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你不听话我去告诉老师”等话,避免无形中让幼儿产生压力,对幼儿园产生畏惧心理。
3.扩大幼儿社交范围,减少幼儿对父母的完全依恋。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对亲人的依恋一方面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与幼儿成长过程中接触社会的程度有关。幼儿如果平时较少接触家庭成员以外的人,较少参与外界的活动和接触外界的事物,在面对陌生人、陌生的环境时就更易产生分离焦虑。幼儿在入园前,家长应有意识地扩大幼儿活动的空间和交往的范围,为幼儿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有些幼儿性格内向胆小,只愿意和熟悉的伙伴玩耍,怕见陌生人,不喜欢陌生环境,其实是幼儿缺乏与小朋友交往的技巧,不知道如何和别人交往,这就需要家长给予更多的关注,给幼儿创造各种环境和机会,有意地去培养和锻炼幼儿,使幼儿逐渐消除这种胆怯的心理。
4.培养幼儿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幼儿独立自主的发展。分离焦虑的产生与幼儿的生活能力差、不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适应幼儿园的要求等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幼儿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指导幼儿会自己吃饭;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另外,注意创设条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洗漱、按时睡觉等。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有助于幼儿入园后较快地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