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25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大多数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对外人很有耐性,而面对家里人的时候没说两句就开始起烦。为什么我们总是难以避免地会与亲人发生冲突,不自觉地就会向他们发脾气发火?究竟发生了什么会让爱我们的人受伤?
1、 性格特征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
性格特征通过两种方式影响着亲密关系中的冲突,第一种是通过行为引发亲人的情绪反应。例如,一个支配性强的人可能以高傲的姿态或不容分说的方式行事,这自然会唤起亲人的愤怒情绪,抑或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丈夫可能不注意个人仪表,总是把衣服乱扔在地上,这两种行为亦可能引起妻子的烦躁情绪。
另一种方式是,当一个人引发他人的行为后,他人的行为又会反过来令引发者很心烦。例如,一个攻击性强的男性可能会引发亲人的冷战,反过来冷战又会使他很沮丧,又或者一个高傲的妻子可能会伤害了丈夫的自尊,然后又因为丈夫自信的丧失而变得更加生气。
你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都会影响亲人的情绪,反过来也会影响到你自己的情绪。因此,容易对亲人“发火”,同双方的性格特征是分不开的。
2、不同的人际情境,不同的行为选择
与容易向亲人“发火”相对应的往往是对外人“谦逊有礼”,想必大多数人会用“在外面”和“在家里”做区分,而这指向的恰恰是不同的人际交互情境。
家一般都会被比作温馨的港湾,是一个可以放下所有防备,所有猜忌,可以摘下面具的地方,因此“在家里”的环境下,与亲人的相处过程中,我们往往有什么情绪便会直接地表达出来。
同“在外面”相比而言,少了一个“该不该”或者“能不能”的理智分析过程。并且“在家里”给予我们一种安全的心理感知,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反而很容易将“在外面”积累的负面情绪带到家里,随便找一个理由宣泄出来。
3、因为我跟你亲,所以你必须懂我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说到底是信息之间的流动。以“昨天老王家闺女结婚,那个小伙子据说年薪二十多万呢!”为例,如果这句话是任何一个你的同事跟你说的,你会简单的回一句“嗯,挺不错的”,有时还会多问一句“他是做什么的啊”。
如果这句话是你父母跟你说的时候呢,会有什么不同?“你跟我说这个干嘛?我不就没对象,赚得也没别人多嘛”(当然这仅仅可能出现在适婚单身青年),当对话趋于这种节奏的时候,可想而知后面“发火”的概率急剧上升。
为什么?如果要问原因,都是因为爱。每个人都需要被肯定,都想要被认同,最希望的当然是来自那些我们最爱的人。因为他们是如此的重要,我是如此爱着他们,所以他们应该认同我,他们不能认为别人比我好,“任何的小石块都会让心起涟漪”,越是在乎,越是敏感,越是容易捕风捉影,也就越容易因为这些扭解的信息而发生争吵。
4、如何走出这个怪圈,以下方式可供参考:
第一步:需要认识到自己有没有这种情况出现,想不想改变?
第二步:确认自己有没有因为“在外面”受气而撒在亲人身上?如果有这样的情况,请尝试用另外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打游戏,锻炼,看电影,写日记等任何不影响其他人的方式。
第三步:下次在将要“发火”或者之后,尝试着分析一下“到底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事情本身,还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重视,没有受到认同,觉得被忽视,被看清而生气。
第四步:懂得补救,补救最好的方式除了“对不起”之外,还有你真实的想法,你反思的结果,告诉他们你是因何会生气,你生气的真正的内在原因。
第五步:学会在平常生活中表达自己,当你能够反思,能够更深一步去认识自己情绪背后的因素时,那么亲人对你而言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啦,不要在平常生活中吝啬表达你的爱,学会索取你的需求,“你对我很重要,所以我希望你能支持我”,让对方明白怎么做是你最需要的。
(供稿:郭彤洋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