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20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锦绣新城幼儿园 岳雷
随着时代的变迁,80后——中国计划生育实施之后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们,已为人父母,并逐渐成为了幼儿园家长的主力军。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对自己孩子教育的想法和做法超级自信的群体,在育儿过程中,有的喜欢根据自身成长经历总结相反的教育方式,有的下意识照搬父母教育自己的经验来教育孩子。
但孩子不是玩具,他们尽管小,但有自己的意识、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主张,很多时候不会按照家长要求的模式发展,更不会为了迎合家长的喜好而改变自己的个性,这就产生了矛盾,就出现了家长越管越无从下手,孩子越来越叛逆的情况。很多家长会陷入迷茫,开始寻求老师的帮忙,而如果这时教师没有给予到家长正确的育儿指导,就会让家长产生不信任,从而怀疑教师的专业性。
由于现在的幼儿教师趋于年轻化,年轻教师成为主力军,这些年轻的教师有很多优点,如年轻、朝气、阳光、勇往直前等等,但由于个人经历的缺少,没有亲身教育过自己的孩子,缺少教育的实战经验。如果让这群年轻的教师向家长侃侃而谈如何科学教育孩子,实在是太牵强了。北京红缨教育集团设计的《家长作业》就弥补了这个短板。当我翻遍《家长作业》所有的文章和细节设计后,我知道我们一定要用好这本秘籍,用好了它会使一大批年轻的教师在科学育儿上成为专业教师,更会让一大批年轻的父母们学会怎样科学育儿,这不是造福千万家庭的福祉吗!
首先,我园将本学期教师家长沟通培训内容主要设定为《家长作业》的灵活运用,要求教师们必须熟读《家长作业》内容。在了解内容之前,引导教师观察家长作业中的每一个细节,分析这些细节设计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又是如何运用。着重掌握那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熟读故事的内容,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再分析故事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在哪。教研会上每次都让教师分享一个《家长作业》里的故事,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老师们能够熟练掌握每一个《家长作业》里的故事,我们最终目的是帮助到家长,我们就利用平日接待家长的时间,通过这些故事来帮助家长。以下是通过《家长作业》帮助家长的案例:
一次一位妈妈气冲冲的找到了老师,说孩子回去学老师打他,正好那几天孩子来园总是哭闹,家长听了很生气,就把这几天孩子不愿来园和这个联系起来,归责到了老师。
老师听了很吃惊,因为自己从未打过孩子,这个孩子本身不爱说话比较内向,老师一直在用鼓励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谈何打孩子?这个老师安抚好家长,又详细的问了孩子,可孩子又说并没有打他,家长也觉得自己太冲动了,认识到孩子可能说话有误差,就决定回去再问问孩子。过了几天这位家长带着孩子来给老师道歉,原来孩子回去后在玩的时候无意间说出,他不愿上幼儿园是因为一直陪伴他的奶奶回老家了,他想奶奶就不想去幼儿园,可妈妈不允许,他就骗妈妈说老师打他。
孩子有这样的联想是有原因的,因为妈妈每天回家经常会做一些消极暗示类的询问,如老师今天打没打你,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老师对你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吗等等,长期下来孩子看待事情也总是从不好的一面看起,老师了解后就与妈妈进行了长谈,并把《家长作业》中的一篇《摒弃消极暗示 善用积极暗示》文章推荐给这位妈妈,让她认识到消极暗示的弊端和对孩子长期心情不好的影响。经过这件事件后这位妈妈意识到问题所在,开始逐渐用积极的引导去代替消极的暗示。我们老师也会经常与她沟通,排除一切不必要的误会,获得了这位妈妈的信任。
还有一次,有好几个家长反映近来孩子特别任性,爱哭闹,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家长妥协了几次,反而越来越严重了。我们老师首先给他们分析了《家长作业》中的《宝宝怎么变得不听话了》,文章中“孩子的反抗期问题”让家长明白了孩子的这一反应可能处于反抗期。
老师接着再给家长提供解决办法,让家长了解一味地向孩子妥协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助长孩子的一种“我哭闹,妈妈就会满足我”的意识。我们引导家长要对于不合理的事情说“不”,不要“心太软”让孩子了解什么都有底线的。家长朋友用了我们的“妙计”,孩子已不像从前那么闹了。
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升小学了,这时的家长格外敏感和烦忧,总是希望孩子多学点,不要到小学跟不上。这家的孩子认识那么多的字,那家的孩子会做很多题,怎么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呢,就开始质疑老师和幼儿园。我们了解后就用《家长作业》上的《让孩子提前学习好不好》给家长分析,提前让孩子学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知识的弊病在哪里:首先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上小学后听课乏味,精力分散,上课有小动作,学习不认真,长期下来养成习惯,想改都改不了。
家长听了之后意识到了提前学习的危害,开始引导孩子放松下来,享受幼儿园的最后时光,消除孩子上小学的焦虑感。孩子快乐了,家长也就放松下来了,不再那么纠结了。
这样的案例有很多,我们意识到这样一个一个家庭去解决,力量太小了,对于那些没有寻求帮助的家长没法帮助到,如果给家长发下去让他们自己看,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压力、老人的不识字等缘由,往往都应付了事,很多都不看。
所以,我园的班级老师每周组织一次家长课堂,在课堂上带着家长熟读、分析,开始时家长不重视,但随着老师的跟进,家长也意识到了《家长作业》的魅力和用处,都开始积极参加了,现在家长课堂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家长课堂还为家长们提供了共同讨论解决困扰的平台,家长们把平日的困扰说出来,还不等老师给解决其他家长就开始提供合理化建议,产生了共鸣,实现了共同进步,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家长作业》就是一把利器,如何使用才会发挥它的力量成为大侠,就在于我们的智慧了,愿所有姐妹园都利用起来,让《家长作业》帮助我们实现家园共育。
(校对:郭彤洋 张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