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离园,那些易被忽略的重要小事

时间:2015-05-06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4年10期

  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离园活动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学特点表明:教育活动不再是狭义的指教学活动, 而是幼儿园的所有活动。教学活动和教育活动日趋一致,并相互替代。作为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的活动,应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自身行为、环境材料、一日生活都是课程。离园活动也不例外。和其他活动相比,离园活动具有以下特殊性和重要性。

  1.离园活动为个别教育提供了有利时机。如:对于在教育活动中掌握不大好的幼儿,可以利用离园活动的时间来进行个别教育。又如:对于其他活动中出现的个别问题,也可以在离园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2.离园活动为家园联系提供了便利条件。我所在的幼儿园实行半托,每位教师平均每天都有两次机会与家长接触(分别是来园时间和离园时间) 。但来园时间家长有时要赶着去上班,所以时间仓促、有限。离园时间相应宽松一些,可以针对幼儿一日的表现具体及时地反映、交流。对于一些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 我们常常用书面形式写在留言板上通知家长。长期以来,家长就养成了接孩子必看留言板的习惯,这为家园联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3.离园活动是家长窥视幼儿一日生活的窗口。对于幼儿在园情况,家长可以通过教师反映、幼儿转述或开放半日活动等多种形式来了解。 离园活动也是家长了解孩子在园活动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反映班级组织管理和教养质量的窗口。

  4.离园活动是不安全因素集中的高峰期。教师有时候要忙于接待家长,如果幼儿离园活动无组织、无纪律,离园活动就会成为安全隐患高峰期。轻者幼儿之间可能发生争执;重者在教师不经意之中会走失幼儿,那后果将会不堪设想。所以必须有组织地进行离园活动,这样才会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

  科学、合理地安排离园活动

  离园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离园活动的内容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1.目标性

  离园活动的目标有时可以是独立的,有时也可以与教育目标有联系, 但离园活动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

  如:我在进行完早期阅读《想妈妈》之后,离园活动安排幼儿为妈妈制作小礼物,当妈妈来接时送给她们,使爱的教育引向深入,那天妈妈们收到礼物以后很激动,孩子们也很开心。 这样一来,爱的教育目标就完成得更圆满了。

  又如:一次教育活动的内容是拍球,游戏活动的内容是《高人走,矮人走》 ,幼儿玩得比较尽兴。所以离园我安排安静看图书活动,让幼儿做到动静交替。

  2.随机性

  离园活动作为一日活动的最后环节,常常需要针对一日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组织相应的活动,所以有很大的随机性。

  如:一次课间操活动幼儿很不认真,有的站着不动、有的嬉戏打闹。为了不影响接下来的户外活动,我没有多做强调,而是决定把原来的离园活动内容(欣赏《摇篮曲》 )及时改为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做课间操”,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伸缩性

  离园活动幼儿家长来接的时间不一,所以幼儿活动时间存在长短差异。如果选择新授内容,那先走和后走的幼儿掌控起来就有区别,因此离园活动内容要体现伸缩性,要利于家长来接时, 很快就能结束活动,而且不使幼儿养成做事有始无终的坏习惯。

  4.多样性

  离园活动内容不能单一枯燥,这样不利于激发幼儿兴趣,无法使幼儿得到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幼儿离园可以组织以下活动: ① 教育活动的延伸活动。如:我在进行完《盘扣》教学(认识、欣赏盘扣)之后,离园活动组织幼儿制作盘扣。幼儿不但很感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 ②入区自选活动。提到自选活动,有的教师可能把它仅局限于来园活动,忽视离园活动。离园活动时,教师有目的地开放部分区或所有区,让幼儿自由入区,选择材料进行活动,更能有效发挥活动区的作用。③ 其他活动。离园活动内容可以是对旧目标的强化,也可以是对新目标的探究,还可以是发展幼儿思维及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活动。具体可以采取讲故事、看图书、听音乐、做游戏、叠手绢或其他形式进行。 如:我在进行完《小朋友爱清洁》的教育活动之后,我请小朋友在离园活动中进行爱清洁活动。有的小朋友给玩具洗漂; 有的小朋友给花浇水;还有的小朋友擦自己的小椅子。既巩固了学习内容,又培养了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

  建立良好的离园活动常规

  良好的常规是离园活动正常开展的保障。离园活动中家长的介入、教师的忙碌、幼儿的陆续离园会给离园活动的常规提出更高要求:

  1.幼儿安静离园。要求做到不影响他人,同时也不受他人影响。这个常规需从幼儿一入园就开始培养并逐步建立。

  2.幼儿礼貌离园。在不影响他人活动的前提下,幼儿要坚持和老师说再见。

  3.幼儿文明离园。对于自选活动或其他利用材料的活动要培养幼儿及时收拾整理的良好习惯,使幼儿做事有始有终。

  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离园活动

  1.多进行正面教育

  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看到别的幼儿家长来接常常变得情绪不稳定,精神恍惚。所以活动秩序较难维持,活动效果有时会不太好,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多进行正面教育。可以试着每日评出一位表现好的幼儿进行奖励,树立典型,从而带动全班幼儿。

  2.要照顾全面,灵活机动

  离园活动的指导有两忌:①忌指导盲无目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悉心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②忌指导顾此失彼,教师不能只顾埋头置身于一个区或个别幼儿当中。既要照顾到每一位幼儿,还要能够与家长进行必要的联系交流。

  3.与家长联系要做到有计划,有重点

  教师除了要向家长反映一日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外,还要有计划地针对一些问题进行交流。如:我班史洁玉小朋友在家里不吃菜,还说萝卜、白菜、蘑菇是小白兔吃的东西,小朋友可以不吃。针对这个问题,我定了一周的计划与家长配合。第一天,我先给史洁玉讲解蔬菜的营养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提出期望相信史洁玉会向小白兔学习。第二天,我询问孩子吃菜的感受,引导孩子对吃菜感兴趣。第三天,我向家长了解孩子吃菜的情况,一周下来,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鼓励幼儿相互监督

  幼儿影响幼儿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常常会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在离园活动中教师指导精力有限,在无暇顾及幼儿活动时,个别幼儿可能会走神,或者乘机偷懒,这就需要发挥幼儿相互监督的作用,使他们逐步从他律转为自律,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离园活动效率。总之,能否最大限度地让幼儿有序活动、有效学习、主动发展是评价幼儿离园活动好坏的标准。 只要教师能够坚持做到合理选定目标、精心选择内容、优化指导方法、建立良好常规。那么离园活动就会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并切实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供稿:崔柳 校对:崔柳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