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06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4年10期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周霞
问题一
手工活动做灯笼,其他小朋友都做完挂起来了,而萌萌小朋友因为做得特别慢还在做,但她一点也不着急,很专心很认真地做着。可接下来大家都要去户外做体育游戏了,而保育员也会跟出去协助。这时,是叫萌萌停止正在进行的专心制作,跟集体去做体育游戏呢,还是让她在室内继续完成灯笼的制作?可留她一个人在活动室,我又不放心。
(该问题由重庆市渝中区景德幼儿园周琴老师提供)
情景跟进
其实,案例中的这种情景在幼儿园经常遇到。也就是当个别儿童的需要和集体活动发生了冲突,教师应当怎么处理?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呢?
一、倾听想法,肯定长处
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我们应当尊重萌萌,肯定她做事认真、专注的品质。教师可以这样说:“萌萌,我看你一直都在非常认真地做灯笼,灯笼做完了吗?”“萌萌,老师想给你商量个事,其他的小朋友做灯笼都做完了,你愿意跟他们去玩好玩的体育游戏吗?灯笼可以放在美工区,等会再回来完成。”如果萌萌表现出愿意继续留下来做灯笼,那教师就接着引导萌萌。
二、同伴帮助,集体影响
面对萌萌想继续完成作品的想法,作为教师,从安全角度出发,不能把萌萌单独留在活动室,同时也要让她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整体的不可分割。教师可以先问问萌萌:“萌萌,虽然你想把灯笼做得更漂亮,但是我们不放心你一个人待在活动室里,你愿意大家帮你完成吗?”如果萌萌愿意接受同伴的帮助,教师则引导几个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萌萌在短时间内完成。同时,也引导其他幼儿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耐心等待萌萌几分钟。如果萌萌坚持要自己独立完成,那教师就只能选择另外的办法。
三、带着材料,一起出发
由于接下来的环节是体育游戏,保育员必须出去协助教师。但看着萌萌这么高涨和坚持的兴致,班上又没有多余的人手可以照看。那教师就可以试试另外的办法,既兼顾了安全,也考虑到了萌萌的需要。教师可以告诉萌萌:“萌萌,要不这样吧,我来出个好主意,干脆把你的材料装在一个篮子里,由保育老师负责照看好你的材料,我们带着你的灯笼一同出发,等体育游戏结束后,再来制作,可以吗?”
四、积极评价,提出要求
萌萌最后如愿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把灯笼做好了。教师可以单独和萌萌聊天,肯定她为了做好自己的灯笼,坚持到底,认真制作。同时,还要鼓励她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玩体育游戏时和做手工一样的能干和认真。但教师要给萌萌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下次做手工如果动作再快点的话,那就更能干啦!”
解决策略
在幼儿园,每个孩子都是个性纷呈,精彩万分。作为教师,既要做到面向全体,又要做到尊重个别。像案例中萌萌的这种情况,我们既要保护她的个人兴趣与爱好,又要顾及全班孩子的集体活动;既要考虑幼儿的安全,又要让孩子感受集体的温暖,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个体,倾听孩子的想法
尽可能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她)的言行,找寻他(她)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二、多些方法,少些武断与高压
借用同伴和集体的智慧让孩子意识到合作的力量,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与集体不能分割。
三、家园合作,鼓励孩子提高完成做事的速度
孩子之所以出现做事慢的这种情况,一则是因为孩子做事认真,对自己的作品要求较高。二则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做事喜欢磨蹭。这就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共同配合,鼓励孩子提高做事的速度。
问题二
每学期幼儿园都会组织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为了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良好发展,教师们使出浑身解数,精心选材,认真组织各种活动。在这半日活动里,难免有集中的教学或谈话活动。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们不可能邀请到每个孩子发言。所以在开放日后征求意见环节,每次都有家长提出“多给孩子发言的机会”。为此,教学一线的教师深感困惑:短短的一个活动里确实无法做到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万一孩子没想好,把孩子叫起来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孩子又不停地举手,教师也不可能一直都叫到他,担心其他家长说对孩子们不公平……每当这种时候,教师们都倍感困惑,希望得到专家、同行的指导!
(该问题由重庆市万州区鸡公岭幼儿园龙艳老师提供)
情景跟进
家园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进家长对幼儿园一日保教活动的了解,促进家长理解和支持幼儿园工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像案例中的这种情况,每位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机会得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想他们这种心情是能理解的。但作为教师,如何解决半日活动班级人数多,时间有限,家长最大可能看到和发现孩子的长处呢?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转变家长思想观念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起,就怀揣着“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思想。由于家长们平时工作繁忙,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开放观看的机会,肯定会对班级教师、活动、孩子充满着期待。但毕竟班级是个集体,有限的时间,加上班级人数较多,仅凭这一个半日活动,就能全方位了解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活动主角肯定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班级教师和家长加强平时的联系,改变家长的观念。一变:家长学会关注孩子过程性的发展。半日活动开放只是幼儿园扎实开展常规教学中一个普通的场景。孩子们的精彩,孩子们的能力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表现出来的,并非一个游戏、一个活动就能全部体现。二变:家长学会关注孩子的隐性发展。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有些家长比较看重孩子显性的东西,比如: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会唱几首歌,会讲几个故事,是否能大胆上台发言,而忽略了孩子隐性的一些品质,比如: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坚持、专注、合作、分享、乐于观察。这就需要教师对家长进行引导,发言只是幼儿行为表现的一种方式。三变:家长学会信任、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幼儿园倡导一日活动皆课程,即从早上入园到晚上离园都蕴含着教育契机,孩子们的精彩也无处不在。所以请家长充分信任、理解教师,一定会在每天的活动中尽可能多地给每个孩子机会成长。
二、精心设计内容与方式
传统的家长半日开放活动,教师们多会设计1~2个集中教学活动,让家长们看看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但由于高结构的集中教学存在弊端,注定每个活动中发言的幼儿数量有限,机会不可能覆盖到全体幼儿。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半日活动时,减少高结构的活动,注重半日活动设计的“低结构”“参与性”“互动性”。比如:可以把高结构集中教学变成分组教学同时进行;可以减少集中活动数量,组织低结构的区域活动;可以设计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互动性强活动。另外,在半日开放活动中的过渡环节,还可利用等待的时间,巧妙利用,给予更多孩子表现的机会。让家长看到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活动的主体,每个孩子都在各个环节中得以发展。
三、注重孩子过程性的资料呈现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多元的。他的这种理论是对传统的重智育发展的一个挑战。中国也有“行行出状元”这句老话,作为幼儿园教师,更应看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用心去发掘每个幼儿杰出的能力,并给予他们展示这种能力的机会与平台。那么,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注重平时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资料收集与展示。比如: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幼儿的精妙语言,幼儿的活动视频等等。在开放日活动当天,不仅只是看当天的活动,还可请家长观看孩子们平时过程性的资料,了解自家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从而引导家长不只是单纯通过发言积极与否去评价自己的孩子。
解决策略
一、家园开放活动主体尽可能多元
家长半日开放活动,既是幼儿园保教常规中的一个平常的半日活动,也是践行科学保教,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实施家长开放日活动之前,教师应当把家长和孩子也当成课程的主体,一同设计、规划、讨论家长半日活动开放的内容与方式,并将最终定稿的计划提前公告给家长,让家长意识到幼儿园教育教学,自己也有一份责任。
二、家园开放活动过程尽可能优化
家长们来到幼儿园观看半日保教活动,教师们应当以高效的保教质量呈现给家长。比如:活动组织方式的多样化,既有集中教学,也有小组教学。既有体育活动,也有区域活动。比如:活动环节的紧凑性,环节与环节之间,尽可能减少消极等待时间,或者组织丰富的过渡环节活动,让家长对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充满信心,对教师放心。
三、家园开放活动方式尽可能生动
既然家长也是幼儿园家园工作中的主体之一。那么在设计家长开放日活动形式时,就要尽可能发挥家长资源的作用,让家长不仅只给活动计划建言纳策,还要让家长真正参与进来。一则体验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不易,另则让家长开放日活动变得更为开放和有效。
(供稿:崔柳 校对:崔柳 郭彤洋)